|
|
訂閱社區雜志 |
浙江長興打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和平模式” |
(時間:2017-8-17 10:12:29) |
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也是承載“兩美浙江”建設的基礎工程。隨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深入,“點多面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成了一個難題。 “農村污水處理點多面廣,傳統的人工巡檢讓運維工作效率非常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長興縣和平鎮治污辦徐一杰說,針對目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存在的難題,和平鎮聯手浙江建投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創新,推出了“234智慧運維和平模式”,實現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的規范化、專業化和長效化。 浙江建投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國方介紹,智慧模式的“2”即“智能化物聯網云管理體系+傳統人工巡檢運維管理體系”,“3”即“一體式運維+精品式管理+互動式聯絡”,“4”即“終端優化+全面參與協作化+工作流程規范化+站點生態化”。 “雖然智能化管理平臺可以摒棄人工巡邏的模式,但保養與搶修最終離不開人員到場解決,所以采用‘智能化物聯網云管理體系+傳統人工巡檢運維管理體系’的雙保險運維模式,中控室一旦發現站點運行異常時,及時通知現場運維員前去處理,極大提升了運維工作效率。”杜國方說,這種“線上線下”協同合作的模式,同時便于各級管理層及民眾通過手機微信、電腦等智能化手段隨時跟蹤監管,真正實現長期綠色運營。 此外,和平鎮政府突破常規,首先將該鎮的“上水下水”統一打包,委托公司對和平鎮的供水、城鎮污水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統一運行管理。其次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及其配套設施一并委托公司進行統一運維管理,實現了從農戶到終端的一體化維護。“如今村里的每個農村污水處理點都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觀點,這就是一體化精品式管理的成效之一。”長興縣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平鎮還一起打造了“互動式管理平臺”。通過村民、聯絡員、運維人員之間的聯絡,建立30分鐘內到達現場搶修的快速反應機制。再通過設立公告欄、張貼運維公示牌、組建運維聯絡微信群,實行信息互動使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溝通、及時解決。最后,建立總結分析機制。運維公司根據自身的維護記錄并結合村民的記錄信息,定期對整體設施進行總結、分析、判斷,盡早預防突發事件。 截至2017年7月底,長興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終端站點統一打包運維的共計144座、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341座、污水處理管道97321米、化糞池共9277只,并已進入常態化運維階段。 由于長興的“和平模式”有效地保障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今年7月,負責運維的浙江建投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還獲得了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機構服務能力評價甲級證書》,這為其在更廣泛的領域推廣經驗創造了有利條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