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我國高濃氨氮廢水首次實現資源化處理 |
(時間:2010/12/6 11:30:43) |
12月2日,由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學研發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成果“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與工程示范”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的成果鑒定。該項目突破高濃氨氮廢水處理難題,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濃氨氮廢水清潔處理工藝,其氨氮污染物削減率、資源利用率均大于99%,實現了氨氮廢水的資源化處理。 2009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顯示,我國廢水中的氨氮排放總量已達122.6萬噸,遠遠超過環境容量;而其中化工、有色等以高濃氨氮廢水為主的8個行業氨氮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氨氮排放總量的85.9%。以往全國工業廢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不到68%,且去除的氨氮不能實現資源化利用。 在863計劃支持下,中科院過程工程所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出“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工藝和工業化應用裝置。該技術基于氨與水分子相對揮發度的差異,通過精餾脫氨工藝量化設計,設計制造高通量、低阻降、高分離效率、抗結垢新型塔內件,全過程自動化控制,解決了現有工藝能耗高、設備易堵塞等問題,實現了工業高濃氨氮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氨氮原始濃度3—30克/升的氨氮廢水經該技術處理后,氨氮濃度可降至10毫克/升以下,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而且處理后的氨氮全部以高純氨水的形式加以回收,實現了資源化利用,氨氮削減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處理全過程中無廢水、廢氣、廢渣等二次污染產生。 據了解,目前項目組利用該技術已在天津、福建、遼寧、吉林、廣東、湖南等地建成7座處理規模為100—400噸/天的示范工程,全部穩定運行。部分采用此技術的企業在處理過程中收支抵消后,每處理1噸廢水還能夠盈利2—6元。由于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技術已被環保部列入2010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