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 訪埃及環境部長亞絲明·福阿德 | 
				 
                
                  | (時間:2022/12/5 10:18:13) | 
                 
              
             
            
              
                
                  
        
          
  埃及環境部長亞絲明·福阿德日前在開羅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埃及與中國合作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2018年11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福阿德說,在會議舉辦前,埃及與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就開展了緊密合作,共同制訂生物多樣性保護路線圖。那時,中國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給予埃方大力支持,提供了太陽能電池板、節能燈泡,以及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冷卻和加熱系統設備等。
 
  2021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在中國昆明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福阿德說,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成功舉辦此次會議,有助于推動生物多樣性議程,受到各方高度贊賞。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福阿德指出,本次大會專門設立討論生物多樣性的主題日,這對于埃中雙方繼續開展合作非常重要。
 
  “我們不能脫離生物多樣性來討論氣候變化,不僅因為二者關聯緊密,而且因為全球的環境挑戰無法在相互孤立的情況下得到應對。”福阿德說,環境保護有時被視為投資的障礙,但人們應當換個視角,把它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好的生態環境能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即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中國繼續作為主席國。可以預見,協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仍將是熱議話題。
 
  福阿德說,中國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鼓舞人心。這意味著,山嶺、海洋、河流等自然資源能更好地融入人類發展,破壞自然資源會影響人類生存。她舉例說,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可能破壞沿海地區居民的生計。因此,保護自然資源,實際上意味著保護工作機會。
 
  中國確定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福阿德對此高度贊賞,她說,各國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來應對氣候變化,制定更具雄心的減排計劃,并付諸行動,這對世界和人類至關重要。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