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珠海工業園驚現電鍍污染企業 重金屬超標達11倍 |
(時間:2011/12/14 10:27:51) |
電鍍車間內,鍍鋅和鍍鎳的生產線正在運行,車間彌漫著令人嗆鼻的酸霧,地板滿是溢出的深黃色電鍍廢水,鍍銅的生產線雖然加裝了酸霧廢氣收集處理設施,但卻沒有運行,成了擺設。 這是發生在珠海南屏科技工業園區內的一幕。 近日,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突擊檢查時發現,珠海南屏科技工業園區并非專業電鍍園區,但區內卻仍有企業使用落后的電鍍生產工藝,導致其排放的污水重金屬超標嚴重,其中總鉻超標達11倍。 筆者了解到,這家名為珠海那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此前已被敦促整改,但仍在繼續生產。 深紅色廢水直排河涌 據了解,珠海那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力設備零配件,日產量約4000多件,另外日產螺絲500公斤,生產工藝主要是對電力設備零配件進行電鍍加工。 當地市民反映,該公司排出的廢水很紅,經過工業園的市政管網直排入附近河涌,污染了附近農田,致使大量農作物無法灌溉。12月3日,省環境監察局執法人員突擊檢查了該企業。 在污水總排放口,筆者隨環境執法人員看到,外排水呈濁紅色,綜合電鍍廢水收集池里的電鍍廢水就像新鮮的豬紅一樣冒著泡泡,監測人員立即對排放口和綜合廢水收集池污水進行了取樣。 環境執法人員查看該企業的在線監控系統時發現,該企業2011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的廢水PH值超標排放,最高時竟達12.26,作為一級污染物的電鍍廢水,其PH指標卻已接近危險廢物的限值。 “因為污水處理的工人換得比較多,現在一年要換兩三個人,不熟悉污水處理工序。”企業對此的解釋竟是車間清洗水池時,新來的污水處理工沒有對流出的清洗廢水及時進行處理所致。 執法人員介紹,電鍍廢水采用人工加藥的物化法處理,廢水處理的穩定性本來就比較低,加上企業管理不規范極易造成污水超標排放。 整改期仍在繼續生產 在電鍍車間,筆者看到鍍鋅和鍍鎳的生產線正在運行,車間彌漫著令人嗆鼻的酸霧,車間地板滿是溢出的深黃色電鍍廢水,鍍銅的生產線雖然加裝了酸霧廢氣收集處理設施,但卻沒有運行,成了擺設。 執法人員表示,這種電鍍生產工藝完全不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之前已對企業進行督促整改,但企業至今仍遲遲未動。 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12月6日的監測報告顯示,珠海那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2月3日10點50分到11點05分期間的綜合廢水收集池水污染物總鉻達12mg/L超標11倍,總鎳1.58mg/L超標2.2倍;廢水排放口總鐵18.1mg/L超標5倍,總氮76mg/L超標2.8倍,總銅0.632mg/L超標0.3倍。 執法人員介紹,按要求,總鉻和總鎳等電鍍廢水屬于一級污染物,在排出生產車間之前就必須進行預處理,但該企業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到綜合廢水收集池,導致收集池水污染物總鉻超標11倍,總鎳超標2.2倍。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執法人員立刻要求企業進行整改,并將對該企業進行相應的處罰。 據環保部門透露,電鍍行業是我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重點行業之一,大部分散布于珠三角地區,中小型企業所占比例超過91%,珠三角地區重金屬污染程度明顯高于全省其它區域。省政府對電鍍行業早有統一規劃、統一定點的要求,但目前全省通過省環保廳審批的電鍍園區僅16個,入園企業較少,許多小電鍍仍然在非電鍍園區內造成嚴重重金屬污染隱患。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