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今天召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北京區域宣講會。記者在會上了解到,IPCC發布的這份特別報告指出,由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總體將呈逐漸增加趨勢,未來極端事件將對與氣候有密切相關的行業,如水利、農業、林業、健康和旅游業等有更大影響。發達國家因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量大,而發展中國家與災害有關的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 這一報告認為,極端事件影響的嚴重性不僅取決于極端事件本身,還取決于承載體的暴露度和脆弱性,兩者是災害風險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管理災害風險和適應氣候變化主要是減少暴露度和脆弱性,并提高對各種潛在極端氣候不利影響的應變能力。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會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降低災害風險是一項現實性和緊迫性很強的工作。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民生問題,也是促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現實問題。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院士說,IPCC的這一報告第一次將氣候科學和社會經濟科學相結合,綜合評估了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災害的情況及災害風險管理和適應措施的進展,為各國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采取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的風險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