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東莞2011環境公報:臭氧成大氣污染禍首 |
(時間:2012/6/6 10:12:47) |
昨日是第41個世界環境日,東莞發布2011年度全市環境狀況公報。去年,東莞的環境質量如何? 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說,2011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符合居住區標準。 備受關注的PM2.5,按照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臭氧(O3)“戰勝”PM2.5,成為我市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據新標準的監測結果顯示,2011年臭氧為首要污染物天數達到134天,占全年監測有效天數的1/3, PM2.5為首要污染物有93天,占全年監測有效天數的1/4。 在2012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紀念大會上,副市長吳道聞更是苦心叮囑莞企,“要轉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過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生產經營理念。” 市區空氣質量達居住區標準 袁紹東說,2011年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為良好,符合國家二級標準,即居住區標準。 由于新國標在去年尚未推行,所以,昨日發布的空氣質量是按照舊標準監測的。與市民的直觀感覺更為接近的新國標,將會在明年發布的公報與大家見面。 根據“舊國標”,市區空氣污染指數(API)在18-110之間,優良天數比例為98.08%,比2010年略增0.27%。其中,空氣質量優的天數為123天,良的天數235天,即天氣優良率達64.38%;全年僅7天出現了輕度污染。 城市空氣的4項污染指標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比2010年略降;而可吸入顆粒物和灰塵自然沉降量則比2010年分別有所上升。 市區酸雨酸度增強 機動車增加是主因 酸雨也是東莞市民的焦點所在。去年全市酸雨,即PH值低于5.6的頻率下降了4.6個百分點,為47.6%。 早前,省環保廳也發布了全省2011年度的環境質量公報,東莞首次將自己的酸雨頻率降至50%以下,成功摘掉“重酸雨區”的帽子。不過,47.6%的頻率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2個百分點。 市區全年降水PH年均值則比2010年下降了0.09個PH單位,為5.02,即酸度有所增強。對此,市環保局副局長劉國軍解釋說,酸度的略微增強原因是多樣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在增長,且排氣污染越來越嚴重,下來將加強機動車排氣監管,加速淘汰黃標車”。 釋疑 臭氧為何成大氣污染罪魁禍首 大熱的PM2.5,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拿出的數據讓人大跌眼鏡。按照新標準,臭氧(O3)已取代可吸入顆粒物(PM10)成為首要污染物,2011年臭氧為首要污染物天數達到134天,占全年監測有效天數的1/3, PM2.5為首要污染物有93天,占全年監測有效天數的1/4,PM10成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大幅減少,僅有34天,不到全年監測有效天數的1/10。 緣何臭氧能打敗PM10、PM2.5?該負責人分析,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主要由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而PM2.5則較為復雜,既是一次污染物又是二次污染物。東莞市近幾年推進了脫硫、脫硝工程建設,機動車整治方面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針對細顆粒物、臭氧等二次污染物的整治工作仍需加大力度。該負責人指出,按新標準分析的2011年空氣質量狀況,已說明了東莞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型污染”的特點,空氣質量、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都仍然嚴峻。 近兩月下雨多 PM2.5較低 前兩個月PM2.5時常成為首要污染物,但是近兩月情況似乎有點“反轉”。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解釋,進入5、6月以來,PM2.5持續在較低的濃度,這是因為進入夏季,華南地區雨水頻繁,且幾乎每天都有風,空氣對流較強,擴散條件好。 為了更好地監測PM2.5,環保部門計劃在年底前將在中心城區的交通主干道旁,新設一個環境質量評估點,采集PM2.5等數據。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