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安徽省環保廳啟動農產品重金屬污染普查 |
(時間:2013-7-19 10:49:35) |
前日,針對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提出的關于整治農村環境的26件提案,省政協與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農委、省住建廳等多個承辦單位,就提案辦理情況與來自各行業的8位提案者代表進行點對點的協商,這是我省第一次就加強農村環境整治舉行的政協提案辦理專題協商會。 各鄉鎮將配專職環保人員 今年省環保廳承辦了農村環境保護的提案共25件,目前已辦完19件,另6件在辦理之中。目前我省農村環境污染仍相當嚴重,我省現有行政村1.5萬個,每年大約產生1800萬噸生活垃圾和5億多噸生活污水。 省環保廳表示,將突出抓好農村飲用水源安全保障,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排查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重點污染源,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在各鄉鎮將配備專職環境保護人員。另外,我省還將初步建成主要飲用水源、主要糧食、蔬菜、水果生產基地農業環境監測網絡。 啟動農產品重金屬污染普查 省農委今年承辦的提案中涉及農村環境整治的共9件,已全部辦結。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建設了79個農村清潔工程示范村,示范村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等均達到90%以上。 我省已制定“農業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34個縣(區)開展淮河、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調查。我省還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為措施,推動產地環境監管,目前已實施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控面積2100萬畝,并組織開展了全省農產品可疑污染區分類劃分調查,初步掌握了產地環境可疑污染區域分布,啟動實施了全省農產品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與防治工作,完成第一批12660個土樣采集任務。 偏遠鄉村垃圾資源化處理 記者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有980個鄉鎮完成了鄉鎮域環衛規劃編制,占全省鄉鎮總數的84%,并編制了重點流域鄉鎮排水(污水處理)規劃。到2014年底,全省1203個鄉鎮將基本建立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因我省地域范圍廣,南北差異大,省住建廳將因地制宜,對城鎮周邊農村,將把垃圾、污水處理納入城鎮統一處理,對偏遠鄉村,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少量填埋,對生活污水,采用分散式無害化處理,或無動力的生態處理方式。 【現場】 此次26件有關農村環境整治的提案中,有3件與污水處理有關,5件與秸稈焚燒有關,6件與垃圾處理有關,6件與村容環境整治有關,6件有關于宏觀生態保護。承辦單位有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農委、省住建廳、省美好辦等。 關于秸稈焚燒 6部門考察取經 委員畢普民建議:為秸稈找到新的經濟用途,研究再利用技術。 省農委回復:一是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通過推廣秸稈還田、秸稈能源化利用等技術,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源化。二是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調研。省政府已組織6部門,對全省秸稈綜合利用情況進行調研,并對江蘇、上海等地進行考察,形成了《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調查報告》。 關于農村垃圾處理 8縣農村垃圾處理全覆蓋 委員沈玉華建議:我省的垃圾處理不分類,很難回收再利用。建議根據垃圾分類制定法律,爭取國家資源、民企、外企等社會資源都能為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發力。 省住建廳回復:大部分鄉鎮環境面貌有明顯改善。鳳臺等8縣實現了農村垃圾處理全覆蓋。 關于農村水利建設 解決“最后一公里” 委員張永俠建議:目前農村的公共排灌設施毀損嚴重,溝河塘干涸嚴重,護路水系被破壞,填河造地造房現象嚴重。他建議加強農田水利規劃、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 省水利廳回復: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全省淤塞的塘壩、河溝清淤疏浚一遍,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的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