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上海空氣質量評價擬采用國際標準來衡量空氣質量 |
(時間:2011/1/7 10:28:50) |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氣化學研究中心主任莊國順介紹,目前國際上將PM2.5作為空氣質量評價標準,“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科學研究分析后建議的評價標準。他們認為,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關鍵,因此建議以PM2.5來衡量空氣質量。 ” 我國目前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是 PM10,即在每立方米50-100微克之間的空氣質量為良。上海發布的空氣質量報告也是參照這一標準。 記者在復旦大學第四教學樓樓頂看到,眾多儀器正在監測著空氣質量。 “這臺儀器監測的是PM2.5和PM10。”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氣化學研究中心博士后林燕芬介紹說,它能監測空氣中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以及兩者之間的顆粒物濃度,包括瞬間濃度、1小時濃度和24小時濃度等。 “雖然我國還未采用國際標準,但有關部門已經在研究中。”莊國順告訴記者,去年他曾收到一份發自國務院的征詢意見書,詢問他是否支持將PM2.5寫入國家空氣質量評價標準。莊國順在回函中寫道:“完全支持”。 2009年8月18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評估報告》,肯定了上海籌辦世博中在空氣治理上的努力。在談及PM2.5時,報告建議:“目前上海PM2.5的監測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考慮到PM2.5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我們建議政府加強對此的監測工作。 ” 上海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針對PM2.5,未來上海將盡快推出一系列措施,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指標降下來。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