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工業園區調查結果:水和大氣污染最嚴重 |
(時間:2011/1/10 10:50:36) |
中華環保聯合會調查全國18個重點流域工業園區 存在投機土地現象 同時位于重點流域或飲用水源附近的工業園區幾乎全部制造著水污染。一些地區名為園區規劃,實際在進行土地投機。 日前,中華環保聯合會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上述信息,在被調查的位于全國環境敏感區的18個工業園區中,全部涉及水污染問題。中華環保聯合會表示,該份調查報告將遞交國務院。 調查·結果 水和大氣污染最嚴重 這一調查是在華東、華北、西北地區的8省市進行的。 中華環保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調查的18個工業園區幾乎都位于環境敏感區內,或緊鄰重點流域和飲用水源,或位于人口集中區。 目前工業園區污染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兩個方面,被調查的園區全部存在水污染問題。 另外,這些工業園區對區域環境造成重大威脅,可能會發生爆炸、泄漏及高強度排放事件。 污染治理設施形同虛設 調查結果指出,在調研的這18個工業園區中,從污染防治狀況來看,具備配套污染治理設施的共有13個,但在這13個工業園區中,污染治理設施或閑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工業園產污并未得到穩定有效的處理,完全實現不了工業園污染物達標排放的要求。 園區企業污水偷排、直排現象比比皆是,污染治理設施儼然成為了應付檢查的表面工程。 調查·監管 進駐園區 地方政府免檢 調查發現,一些工業園區進駐企業一旦入園,對其環境監管就成了“免檢”程序。甚至地方政府會規定一些“土政策”,防止“干擾”園區內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 此外,一些園區管委會設置相應的環保機構,名曰環境執法,其實質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往往使環境監管處于“真空”狀態。 江蘇省阜寧化工園區應對環保執法檢查的措施非常“獨特”,在進入化工園區的各個入口均有人24小時輪崗看守,如有陌生人進入,尤其是攜帶照相攝像器材的,化工園區第一時間就會知悉,與此同時,治污設施就會處于“正常運轉”狀態。 調查·特別發現 園區規劃 實為投機土地 在被調查的18個工業園區中,入駐企業最多的園區規劃占地面積23.5平方公里,有1000余家企業。而園區入駐企業最少的規劃占地面積達32平方公里,僅有5家企業正常生產,造成了大量土地資源閑置浪費。 在陜西西安的涇河工業園還存在這樣的現象,許多企業美其名曰是要發展,要帶動經濟,其本質卻是投機土地,通過在工業園區占用大量土地,在土地漲價后賺取差價,以這樣的方式實現其盈利的目的,從而出現了很多工廠不運作,機器不開工的現象,使大量土地處于閑置狀態。 調查·建議 環境被污染 公眾應獲賠償 中華環保聯合會建議,國家針對工業園區環境隱患風險進行集中排查,并結合排查對現有工業園區進行大力整頓規范。對風險隱患突出的工業園區,必須確保其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轉并達標排放。此外,要對新建工業園區采取從嚴審批政策,真正做到“不欠新賬”。 對受到工業園區污染產生實際損害的公眾,地方政府應積極協調、調解解決環境糾紛,使受損公眾及時獲得賠償。 此外,還要嚴格控制環境污染轉移現象,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和法規的建設,減少土地資源浪費現象。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