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廣東省環保廳:建立補償機制或可化解垃圾焚燒引發矛盾 |
(時間:2011/7/1 11:17:21) |
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塵埃未定,虎門垃圾焚燒廠選址又掀波瀾。 “過去處理垃圾選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就行,如今珠三角已無地可用,只要一提垃圾焚燒選址就會吵得一塌糊涂。”廣州市城管委設施處副處長熊孟清博士說。 北京、南京、上海、武漢、番禺、東莞……每個城市都碰到了垃圾圍城的痛苦,但各地為處理垃圾上馬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卻遭遇公眾強烈反對。 “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對那些失去發展機會的地區予以適度補償,或可以解決區域間的糾紛。”多位環保界專家為垃圾焚燒選址糾紛開出一劑藥方。 躲避垃圾焚燒 區域矛盾升級 在中山大學地球與環保中心主任周永章看來,在珠三角這樣人口密集區,垃圾焚燒場的選址,公眾的意見非常重要。但地區之間圍繞垃圾所展開的“戰斗”卻不斷升級。 “只要選址公布,矛盾立即激化”。近日,當番禺垃圾焚燒廠初選結果公布后,順德反映最為激烈。因為五個備選地址中,排在第一位的大崗鎮裝備基地與佛山順德毗鄰,區域矛盾異常尖銳。 大良街道環保部門某負責人給記者透露,2002年順德曾打算在大良最東端的五沙興建垃圾焚燒廠,當時已投入100多萬元做環評和方案設計,并已開始動工。由于選址靠近番禺大崗,番禺通過廣州市政府提出激烈反對,“為免引起糾紛,順德撤下了這個項目。” 記者從省環保部門了解到,在人口密集的珠三角,無論選址到哪里都遇到公眾憤怒的聲討,許多項目不得不叫停。據廣東省環保廳環評處處長劉瑋透露,珠三角不少地區垃圾焚燒項目,往往在公眾意見環節被卡住,至今都沒有一份環評報告送到省廳來。確實,如今當虎門垃圾焚燒廠選址遭遇了厚街民意的強烈抵制,雖然虎門與厚街都屬于東莞市,但市政府也不能最后決定究竟把選址定在哪里。 建立補償機制 或可化解矛盾 “在不得不建立垃圾焚燒廠的地區,可以采用補償機制來解決周邊居民的反對之聲。”周永章認為選址爭論不休,實際上,核心問題就是利益問題。垃圾焚燒廠一旦建立起來,就勢必會對當地造成一定的損失。要彌補這些損失,建立補償機制是一項很好的措施。“這小部分人的利益用補償機制來解決,尖銳的社會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 周永章認為,要建立補償機制還面臨兩個問題。首先,如何處理住戶、房地產商與政府之間的利益,這涉及到如何合理評估的問題。其次,如果這些財政都是由政府承擔,那么政府應該如何處理跨區域補償問題。 “政府在處理補償問題的時候應該參考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成功經驗,比如,對該區域房價,垃圾焚燒廠建立前和建立后進行對比評估,然后進行差額補償。這樣就為有些人想搬離此地提供了經濟保障。”周永章說。 熊孟清表示,補償機制不難操作,政府可以采取階梯收費、給當地局部區域補償,以及建立公共財政等方式來解決。 中山大學環境與生態研究院院長楊中藝表示,比如目前番禺初步選中的大崗鎮和附近的順德五沙鎮,番禺區財政就應該拿出一筆錢來補償,不愿在此居住的居民用這筆錢可以搬遷。 長期從事城市垃圾管理工作的熊孟清博士說,要加強補償機制的可操作性建立“排放權交易”和“垃圾處理能力交易”體系或許是良方。在珠三角建立類似碳交易市場一樣的垃圾排放交易市場。垃圾生產者之間,可以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垃圾排放量。 熊孟清指出,排放權初始分配應該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及人口密集度來考慮。垃圾排放權交易市場可跨域同享,一些地區用不完的指標可以賣給不夠的地區。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對那些失去發展機會的地區予以適度補償,或可以解決區域間的糾紛。 ■市民反應若補償或選擇投資 對于這種補償機制,老百姓是否愿意接受呢?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不同收入層次的廣州市民。 一位工作10年左右的馮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政府補償得夠多,該區房價比同樣區域便宜一半左右,他會選擇投資。 另一位打算用來投資的40多歲的黃先生說,如果政府補貼比較合適,他也會買來投資,他的理由是以后隨著垃圾分類的深入人心,有一些焚燒廠也會因為沒有垃圾可燒而關門。 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小吳認為,垃圾焚燒廠附近的房價再便宜也不愿意買,寧愿租房住。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