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蘇州正努力規劃設立更多建筑垃圾消納點 |
(時間:2011/7/4 14:30:39) |
前一天還干干凈凈的冬青路與南環路交叉路口,一晚過后就被建筑垃圾占領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暫時閑置的空地,沒多久都成了建筑垃圾場,用圍墻圍起來也沒用,破墻偷倒時有發生。 建筑垃圾偷倒亂倒現象十分猖獗。每年超過500萬噸的建筑垃圾總得有個出路,單靠堵顯然不是辦法。為此,今年起,蘇州正積極規劃設立更多的建筑垃圾消納點,希望能為建筑垃圾的處理開辟正規的渠道。 建筑垃圾偷倒現象猖獗 趁著月黑風高,滿載著建筑垃圾的車輛悄悄開到城郊一處閑置的空地上,將垃圾倒掉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發生,所以不少市民會發現前一天回家時還好好的路,第二天一早卻沒被建筑垃圾堆得沒法走了。 覓渡橋西堍南匝道被一些社會車輛視為偷倒垃圾的 “天然垃圾場”,屢禁不止,而且都是半夜偷倒,讓人防不勝防。最近一段時間,各種建筑垃圾不時倒在這條道路上,形成一道由東往西綿延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大門東側近百米的“垃圾山脈”,不僅阻塞交通,還嚴重影響了覓渡橋風景區、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市容環境衛生。5月29日,滄浪環衛部門對堆積在該處的建筑垃圾進行突擊清運,竟然運走建筑垃圾600余車,共計2500余噸。 在蘇州,“只要有閑置不用的空地,很快就會成建筑垃圾的堆放處,”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些閑置待開發地塊、城郊結合部往往是建筑垃圾偷倒的地方,甚至有閑置地塊用圍墻圍起來也沒用,照樣有人來破洞偷倒建筑垃圾。 24小時值守防偷倒 深夜11點多,在西環路附近的一處廢棄工廠,一串長長的裝滿建筑垃圾的農用車開進來倒下垃圾準備掉頭的時候,城管執法人員把十多輛農用運輸車堵住。原來,附近一家工地以每車幾十元的價格請這些農用車主把建筑垃圾運走。如果遇到有人收購,就轉手賣掉,如果沒有遇到買主,就把這些垃圾全部傾瀉到空地。 蘇州正處于新一輪城市大規模建設周期,建筑垃圾產生量隨之也進入高峰期。根據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的測算,市區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量約為500萬噸。其中,廢鋼筋、廢鐵絲等可以被利用的建筑垃圾,往往由從事廢品回收行業的人員專門收集。剩下的渣土、竹木、混凝土、砂漿成了真正急需處理的垃圾。以前,城市建設土方開挖之后,還需要回填,可消化一部分。如今雖開挖增多,但隨著地下空間被利用的程度越來越高,施工回填的需求逐年減少。而工地方就花錢讓人把這些建筑垃圾拉走,為躲避執法,這些人就選擇了在夜間神不知鬼不覺地偷偷倒掉。 針對夜間偷倒垃圾現象,各區城管執法部門多次開展專項整治。平江區從6月29日起在全區范圍內全面開展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偷倒的專項整治行動,由公安、交警、城管、路政、街道、滬寧高速公路管理處等部門和單位抽調專門人員20余人,組成聯合整治隊伍,實行24小時巡查、值守的強效工作方法。在區內尤其是平江新城的各主要道路進出口,設置6個檢查卡口,對過往工程運輸車輛進行嚴密的值守檢查,需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必須按照核準的指定路線、時間、地點以及運輸車輛條件進行建筑垃圾的運輸和處置。同時,在公安、交警等部門的路面監控探頭的配合下,進行道路巡查,并對隨意傾倒建筑垃圾等違法行為的多發路段、區域,進行蹲點守候。 引導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城管部門坦言,建筑垃圾亂倒偷倒,不能都怪建筑工地偷懶,違規就近傾倒,更關鍵的是蘇州還沒有足夠的專門安置建筑垃圾的垃圾場。 去年,針對市區建筑垃圾管理問題,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做過一次專題調研。他們發現我市至今未建設標準、規范的建筑垃圾中轉存儲與終端處置場所。長期以來,正是由于市區缺乏統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機制和規范場所,建筑垃圾大多采用隨意扔棄、就地填埋、反復“搬家”等簡單落后的處理方式 ,造成了閑置地塊、城郊結合部等地區成建筑垃圾“圍城”。 為打造“最干凈城市”,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于去年開展“清堆”專項行動,協調三城區市容市政部門就空置待開發地塊、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的建筑垃圾,開展大規模的集中清理工作。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區各開了一個臨時的建筑垃圾堆納場所,但到今年年初,3個堆納場所就已不堪重負,建筑垃圾滿得要溢出來。如今,這3個堆納場基本處于關閉狀態。 在年初的市政協全會上,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和市政協城鄉建設委員會同時遞交提案,就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希望我市能夠盡快完善設施規劃和建設,高起點建設市區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實行堆放、分類處置。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的督辦座談會上,提案主辦單位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協辦單位市規劃局、市土地儲備中心等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相關區的負責人到會,與提案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大家達成一致共識:盡快落實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選址規劃工作,推動市區的建筑垃圾規范管理。記者從各區市容市政管理局和市市容市政管理部門了解到,目前各區的建筑垃圾消納點選址已經初步確定。屆時,建筑垃圾偷倒現象有望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當然,更長遠的,則是能夠建立建筑垃圾的集納、資源化利用、永久處置的一條龍;就像我們已經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所做的那樣。 新聞鏈接 深圳:一個廠一年消化建筑廢棄物100萬噸 深圳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廢棄物處理設施共有9座,其中建筑廢棄物受納場5座,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廠4座。以中信華威塘朗山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廠為例,該廠2007年8月開始建設,占地約6萬平方米,主要處理拆遷建筑廢棄物,有兩條生產線:一條主要用于處理廢棄混凝土,將混凝土還原為建筑骨料;另一條主要處理廢棄的磚、石、沙、瓷磚等。該廠年消化建筑廢棄物100萬噸,生產再生骨料30萬立方,建筑砌塊35萬立方。 昆明:建筑垃圾處理場所合理布點 昆明市2009年12月31日提出的《關于主城建筑固體廢棄物處置場的規劃意見》,對建筑垃圾處理場所的設置進行規劃與布點。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包括固定式、移動式和過渡式3種。固定式現有2個示范項目,年處置量400萬噸,東片區、西片區各設1個,主要處理建筑廢棄混凝土、磚塊等,資源化處置后生產道路骨料、墻板、透水磚等產品。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置設備現有1套,在西山區紅廟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工地使用。過渡性處置場現有5個,主要以回填、復墾、覆土綠化形式消納棄土、余泥,覆土厚度不小于2米,綠化達到園林部門要求。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