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連云港新技術讓日處理垃圾僅有30噸左右 |
(時間:2011/7/5 11:27:20) |
自去年大浦垃圾熱電廠試運行至今,市區的日產垃圾已集中采用焚燒發電的方式處理,使得以衛生填埋方式為主的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的日處理量銳減。今夏是釣魚山垃圾處理場“減負”后的首個夏天,記者日前在場區采訪時發現,盡管目前該場的垃圾日處理量僅有30噸左右,但人員、設備仍處于待命狀態,對填埋庫區的環境監測保護工作也正常開展。 釣魚山垃圾處理場是市區最大的垃圾處理場,建于1995年,主要負責處理新海城區的日產垃圾,主要處理方式為衛生填埋。但隨著城市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更為環保綠色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問世讓傳統的衛生填埋法逐漸淡出。去年,我市的大浦垃圾熱電廠建成試運行,目前已可完全處理市區的日產垃圾,曾作為我市垃圾處理主陣地的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的日處理量銳減,如今只負責處理大浦垃圾熱電廠每天焚燒發電后產生的垃圾廢渣。 據釣魚山垃圾處理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啟用垃圾熱電廠之前,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的垃圾日均處理量在600噸左右,夏季則會飆升至800噸左右,這是因為夏季瓜果蔬菜大量上市,人們生活消耗量大,從而增加了垃圾量,使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陡增。 然而統計數字顯示,隨著大浦垃圾熱電廠的運行并成為我市主流的垃圾處理場所,這個夏天,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的日處理量僅有30噸左右,除了熱電廠運來的垃圾廢渣外,還包括寧海鄉等周邊鄉鎮的零星垃圾,垃圾量的大幅下降客觀上減輕了庫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盡管如此,釣魚山垃圾處理場仍然派出11名工人在庫區作業,僅僅將他們的上班時間推遲,即從原來的早上5點,推遲至8點半。垃圾量的減少也降低了庫區大型垃圾壓實設備的損耗率,但處理場仍加強了設備的檢修,人和設備處于24小時待命狀態,以應對不時之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釣魚山垃圾處理場目前已開展了環境監測和保護工作,每天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在庫區內嚴密監測甲烷排放量,并使用藥物消殺蚊蠅和定時除臭,僅除臭這一項一周就要進行3次。此外,工作人員還加大了對庫區的土層覆蓋工作,對于在高溫環境下存在坍塌風險的垃圾坡頭進行及時處理,覆蓋整治。考慮到夏季雨水多,垃圾場計劃在庫區北方重新選址修建一條截流溝,目前方案已經制定完畢。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