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四川瀘州市江陽區分類處理垃圾改變農村環境 |
(時間:2011/8/16 15:48:49) |
8月11日,記者在瀘州市江陽區華陽街道青山村看到,村道整潔,農房漂亮,垃圾臨時收集點、垃圾分類處理房、垃圾庫分布在公路旁兩邊,村民們正在將自家的垃圾倒入垃圾臨時收集點。傍晚時分,區上的垃圾運輸車將收集點上的垃圾集中清運到指定地點處理。通過前段時間的探索試點,瀘州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已進入全面運行階段,農村環境大變樣。 農村垃圾處理,“有人做事”是關鍵。立足于此,瀘州著力配置村級農村保潔員。截至目前,瀘州所有的建制鄉已經配備了保潔員;98.9%的行政村配置了村級保潔員,全市鄉鎮共有保潔員達6200人。瀘州市龍馬潭區在全區28個試點村各落實一名保潔員,每周工作1—2天,將農戶定點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轉運至村上的生態垃圾處理池,按標準分類,進行生態化處理并定期對垃圾池進行消毒滅害處理。 保障經費是農村環境持續大變樣的核心問題。瀘州市各級政府加大對垃圾處理的經費投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的經費投入機制。下一步,瀘州市將逐步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有效運轉機制。預計到今年第四季度,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生態處理基本達到“四有五化”標準,垃圾收集率、處理率達到85%。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