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青島市膠南農村告別垃圾圍村 垃圾運進城市處理 |
(時間:2011/11/29 15:09:18) |
71歲的老薛是膠南兩河村村民,以前,村子里的生活垃圾全部堆在村外的空地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樣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變,空地被禁止傾倒垃圾,取而代之的是路口隨處可見的垃圾箱,單是兩河村就有近30個。每天凌晨4點左右,膠南市的垃圾處理車就到兩河村運垃圾,到膠南市區集中處理 。還有更讓老薛興奮的事情,從明年起,針對農村垃圾問題,膠南將發放補貼。11月28日,記者來到了膠南市兩河村、山前村進行了實地探訪。 村里的垃圾箱取代垃圾池 28日中午,記者在膠南市山前村的村里發現,雖然馬路沒有徹底硬化,車子開過塵土飛揚,不過那種老式的露天垃圾池并不多了 ,越來越多寫有“美化家園 從我做起”的標準式垃圾桶正逐漸出現在街頭。 “這里原先就是個露天垃圾場,不過現在里面堆放的都是些用過的漁具。”一輩子生活在山前村的老李指著記者面前的一處鐵皮圍擋告訴記者,過去,除了自家門口有那種小垃圾池子外,村里的垃圾基本都會被堆到這個圍擋里面,這就是個露天的垃圾場,有人負責定期清理。“去年有人過來把這里清理干凈了,換成垃圾桶了,村西邊還搞了個垃圾處理廠。”老李說,這一年里,村里人多的地方都會擺上一兩個垃圾桶,也方便了許多。 在村里,記者看到,之前的一處垃圾池已經廢棄不用,周邊環境也好了很多。雖然生活垃圾問題解決了,但村里的生活污水還是有橫流的現象。 28日中午,記者又來到另一個村莊:兩河村。兩河村道路大部分實現了硬化,路邊垃圾幾乎看不到。剛進村就有三個垃圾箱,讓人意外的是垃圾箱幾乎沒有垃圾。再往村里走,每個路口都能看到垃圾箱。 在村周邊,絲毫看不到垃圾遍地的景象。隨后,記者找到了村民老薛。老薛今年71歲,對兩河村的變化體會很深。“以前我們村的垃圾都運到村頭上。那邊有一片空地,垃圾都在那里。平時還沒什么影響,雖然環境差一些,只要離空地遠一點,還能湊合。就是夏天最難熬,蒼蠅蚊子到處都是。當時基本上就是被垃圾圍著。”老薛告訴記者,以前村民把垃圾運到空地上后,時間長了,會就地掩埋一些。但量太大了,很多直接在太陽下暴曬。 從去年起,農村垃圾運往市區 兩河村有了垃圾箱以后,生活垃圾最終流向哪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之前掩埋垃圾的空地已經清理干凈,看不到垃圾的蹤跡。還有另外一個景象,垃圾箱里的垃圾非常少。對于這些疑問,村民老薛告訴記者,每天膠南市的垃圾運輸車都會到村子里清掃垃圾,把垃圾箱的垃圾集中運走,每天凌晨4點都會過來。 “這個點,人非常少,都在睡覺,垃圾運輸車也比較方便,每天都不間斷,垃圾箱里的垃圾很少有爆滿的時候。”老薛說,“去年我們村的垃圾處理問題得到了根治。垃圾運往市區集中處理,夏天終于不用愁了。” 記者了解到,對于農村垃圾問題,膠南市今年啟動了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并將其列為十件政府實事之一。該項目總投資1.71億元,對5條城中河道進行治理,分別建設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和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各 3處,在360個村開展生活垃圾處理。今年膠南市統一采購配送垃圾收集桶1900多個,農村垃圾以鎮為單位進行收集處理,計劃到2013年,建立起完善的“戶分類 、村收集、鎮運輸、市(區域)集中處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垃圾解決了,污水咋辦 伴隨著粗放型的處理機制終結,農村中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逐漸與城市趨同,的確是讓人高興的一件事,不過如果想要讓農村更加干凈整潔,生活污水的處理也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在走訪中,記者留意到雖然不少垃圾桶被安置到了各個村子中的顯要位置,不過由于不少流淌著黑色污水的露天水溝存在,許多人也習慣于將垃圾臟物往這些臭水溝中一丟完事。 “這里的每家每戶門前,都有這么一個下水溝。生活用水基本上用這個排。”膠南兩河村的村民老劉提起被處理的生活垃圾非常高興,但他指著不遠處的露天下水溝說,如果這個也能整治了,村子里能更干凈。老劉比劃著告訴記者,每戶門前的臭水會集中在一個比較大的臭水溝里,冬天還好點,可到了夏天,招蒼蠅招蚊子不說,那氣味實在是讓人受不了。不少居民同樣期盼著有朝一日家門口的露天污水槽也能不見蹤影。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實際上膠南市已經在行動了。今年,膠南市成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鎮、街道辦事處(開發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與相關鎮(街道辦)簽訂目標責任書。年底前實現農村鄉鎮建成區(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30% ,開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的農村行政村分別達20%、37% 。 11月28日,記者采訪了膠南市城市化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7月份,膠南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從今年起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進行補助。“資金已經到位了,具體補貼從明年起發放。” 記者了解到,具體政策為:平均每100戶一次性補助2000元,主要用于設置農村垃圾收集設施;新購置垃圾運輸車輛,膠南市財政按購置費的50%予以補助,膠南市財政對農村新建垃圾處理場、中轉站進行補助,補助金為建設總投資的5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