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地溝油:“上天”不易 “地用”亦難 |
(時間:2012-7-27 10:12:19) |
7月的上海,酷暑難當。葉正堯想不到,一則“荷蘭收購中國地溝油”的新聞讓他長期虧損的企業一時間聲名大噪。 葉正堯是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這家主業為地溝油處置的企業,此前由于收不到足夠的原料,一直處于半開工狀態。此次據傳將向荷蘭輸出2000噸由廢油制成的生物柴油。 不過,荷蘭SkyNGR公司隨后否認與中國公司簽署實質性協議。這也使得綠銘環保依靠出口扭虧為盈的前景再度生疑。 這種不確定的狀態正是行業內多數企業的真實寫照。 雖然國外很多航空公司已經對廢棄油制成的航空燃料進行了試航,但實際上,業內人士對此并不看好。而在市場前景更為廣闊的地溝油制生物柴油方面,也在發展中面臨諸多“中國式”難題。 “上天”并非最佳出路 廢棄油中的油脂經過處理后可以加工為生物柴油,再進一步處理就能生產成航空生物燃料。據了解,國外很多航空公司已經對廢棄油制成的航空燃料進行了試航。 據兩院院士石元春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我國已經開始研究航空生物燃料,但還有技術、成本方面的問題沒有解決。 此次荷蘭打算在中國采購的是初級的生物柴油。不過據SkyNRG公司透露,目前,這種地溝油燃油的價格是普通飛機燃油的3倍多。 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姚建銘分析指出,目前我國地溝油價格偏高,轉化成生物柴油售價約為6500元/噸,加上到荷蘭的運費,在中國收購生物柴油并不合算。但是,如果考慮歐盟征收航空業碳稅的影響,則具有一定意義。 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活動長期關注航空用生物柴油。他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類似新聞“炒作意味更大,行業影響不大”。 “我國的生物柴油還在推廣應用階段,不可能跨越到航空煤油的產業化。”葉活動指出,國內地溝油資源化利用還處在初級階段,關鍵是高效和經濟性利用,但地溝油制航空煤油顯然不具備經濟性。 此外,由于在重型汽車和發電等方面應用廣泛,我國的柴油生產量和消耗量都遠大于汽油。葉活動認為,生物柴油將比航空生物煤油市場更大、前景更好。 試點之惑 SkyNRG公司執行董事德克·克羅內梅杰曾向媒體介紹說,地溝油制成生物燃料的成本在逐年降低,但“這是個長期過程”。對于我國而言,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問題,顯然無法長期等待。 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宣布安排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6.3億元,支持33個試點市(區)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當時,多個城市對此進行了高調宣傳。但時至今日,據記者了解,雖然有些城市已經招標,但進展并不理想,大多數仍在觀望。 “停滯的關鍵在于地方沒有建立起原料收運體系,企業無法保證運行,所以不敢投錢進來。”姚建銘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地方政府提出以建設、經營、轉讓(BOT)的方式運營餐廚廢棄物處置中心,這就意味著需要引入社會資本,但收運體系的缺失卻使得資本方高回報的要求無法保障。 據姚建銘等人的測算,在現在的市場條件下,一個生物柴油廠須年產10萬噸以上才能收回成本,加上各種稅收優惠才能贏利。但目前,多數生物柴油廠規模在幾萬噸,利用率甚至不足10%。 對于這種社會資本“不感冒”的現狀,姚建銘建議對試點工程全額支持。 據悉,一個日處理200噸餐廚廢棄物的處置中心需耗資1億元建設,收運系統還將耗資3000萬元左右。但目前每個試點城市只能從6.3億元專項資金中分到不足2000萬元,地方政府還需配套上億元。“所以這6億元相當于是撒胡椒面了。” 姚建銘的想法是,只選取五、六個試點,地方政府只需要配套餐廚廢棄物收運系統。 除了經費難題,從酒店收集廢棄油建設處置中心涉及商務、城管、環保、建設、衛生等八九個部門,“多頭管理”也導致了“誰都不管”。“這個行業必須由政府強力推動。”姚建銘說。 姚建銘本人也有一項廢油制生物柴油技術卡殼在由中試向示范工程推進的環節。談及此事,長期游走在資本方和政府之間的他無奈地笑了:“現在還在堅持,哪天實在干不了就放棄了,這不是光靠我一個科研人員就能推動的。” 出路何在 石元春指出,我國地溝油制生物柴油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80%的成本來自原料,成為產業發展最大的制約,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地溝油為什么往餐桌上流?因為利潤太高了。”石元春說,“就像其他違法的暴利行業一樣,即使政府明令禁止也有人前赴后繼。” 去年早些時候,荷蘭航空曾同青島一家生物能源公司商討采購廢油制生物柴油事宜,但雙方在價格上存在巨大分歧,報價相差一倍之多。據分析,荷蘭的地溝油收集都是政府出錢資助,企業不需要承擔高昂的收集成本,使得其價格偏低。 德克·克羅內梅杰也認為,中國地溝油的問題在于非法收集產業鏈擁有巨額利潤,與之相比,生產生物燃油很難有競爭力。 對此,姚建銘建議由政府買單,通過高價收購地溝油的“價格戰”來打垮“游擊隊”。 實際上,日本也曾出現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問題,后來正是通過政府高價收購,將個體收集收編為政府采購,杜絕了地溝油上桌。 但是,要“招安”一本萬利的倒賣地溝油“游擊隊”談何容易。 因此,葉活動建議加強市場手段根除地溝油上桌的問題。一方面,政府加強監管、引導,形成原料供應商愿意將地溝油無害化處理的社會氛圍,降低地溝油收集成本,形成健康的利用渠道;另一方面,給予科技型生物質燃料企業更多扶持,通過市場手段使行業更規范、企業運營能力提高,形成競爭力。 “這個行業已經工業化了,我相信最終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途徑發展起來。”葉活動說。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