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浙江八都鎮生態垃圾處理場實現垃圾集中處理 |
(時間:2013-3-11 10:52:14) |
“我們這里的垃圾場夏天沒有蚊蟲蒼蠅老鼠,不會有難聞的惡臭。”八都鎮生態垃圾處理場管理員蔡道武自豪地告訴記者,八都鎮生態垃圾處理場真正實現了杜絕蚊蠅滋生,消除火災隱患。 據了解,在浙江省龍泉市農村廣大地區由于垃圾處理設施和機制沒有及時跟上,各種垃圾得不到相應處理,多數地方仍然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垃圾圍村現象已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八都鎮為了解決好農村垃圾問題,按照新農村建設“村容整潔”的要求,增加對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了生態垃圾處理場,對垃圾進行統一運輸和統一填埋,形成一體化運行的垃圾處理體系。 在八都鎮生態垃圾處理場,記者看到,現場垃圾雖然堆積如山,但是確實沒有感受到一般垃圾場內惡臭難聞的場面。蔡道武向記者介紹說,為了杜絕堆積區垃圾的蚊蠅滋生,垃圾場有專人定時定量進行除蟲,即使垃圾多堆積幾天,蚊蠅也不容易滋生,垃圾場的工作人員還經常在四周除草,讓垃圾場與周圍的林地中間形成一條防火帶,可以防止火災的發生。蔡道武說,這個垃圾場地處山彎,附近沒有人居住,現在這里每天要處理15噸左右的垃圾,八都集鎮及周邊行政村的垃圾全部運到這里處理。 據八都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建造這個生態垃圾處理場,共投資了300多萬元,征用了山地20多畝,有2個大型焚燒爐和10多畝的填埋場,為了讓垃圾運送車輛更加安全方便,還特意修建了2公里的水泥機耕路,接下去還要建造一個污水沉淀池。現在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垃圾也相應地增多了,更加需要及時處理,因為很多生活垃圾的毒素會進入到土壤中,對農作物產生污染。 該負責人表示,解決垃圾污染僅僅靠硬件是不夠的,還要讓農民們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盡量減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那些能夠在短時間內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減少白色污染。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