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寧夏醫療廢物處置效果差 經費難落實 |
(時間:2013-5-8 11:36:58) |
2012年初,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把對全區鄉鎮以上衛生院醫療垃圾實行集中收集處理列為民辦十件環保實事之一。然而,截至目前我區各地的醫廢處置狀況喜憂參半:銀川市、石嘴山市醫廢處置率較高,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因各種原因導致醫廢收集率無法提升。 日前,記者隨自治區環保部門執法人員走訪部分地區及醫廢處置機構發現,目前全區除固原市外,各地醫廢處置中心均完全有能力處置所收集回來的醫廢垃圾,但是因為各地政府用于醫廢處置的經費難以落實、部分地區醫療機構不配合等原因導致全區227個鄉鎮醫廢率僅為30%,我區醫廢集中處置步履維艱。 現場直擊:醫廢收集止步不前 4月3日上午11時許,一輛標有“醫廢收集處置”字樣的輕卡緩緩駛入中衛市醫廢處置中心。車一停穩,司機王杰隨即打開車廂門卸貨——醫廢垃圾周轉箱。同時,兩位身穿防化服的工作人員拿著記錄本、搬來電子秤,開始對醫廢垃圾進行稱重、清點,“一共是35箱,419公斤。”工作人員小張告訴王杰。 王杰仔細核對后,在記錄本上簽下名字和時間。隨后發動汽車到旁邊的消毒間給車消毒。“每天都是這樣的程序,今早我是七點半出門,走遍城區的所有大小醫療機構。今天還算收得少,有時到中午一點才能回到中心。”王杰告訴記者。 中衛市醫廢處置中心主任馬春斌告訴記者,該中心是2012年4月17日投入試運行,配備3輛醫療廢物轉運車,收集范圍為中寧縣、海原縣、沙坡頭區。通過前期努力,截至目前海原縣、沙坡頭區醫廢處置收集率已達100%,涵蓋轄區所有的醫療機構。“我們現在最頭疼的是中寧縣的醫廢處置,收集率至今為‘零’。曾多次去中寧縣找有關部門,但一直不配合也不支持。”馬春斌說。 為何距離處置中心來回約有1000公里的海原縣醫廢收集率達到100%,而近在咫尺的中寧縣卻至今為“零”呢?中衛市新潔垃圾處理有限公司經理房國慶拿著一沓文件打開了話匣子。從自治區政府下發的《關于加強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意見》到中衛市核定的醫廢處置收費標準,以及要求各醫療機構集中處理醫廢的通知,馬春斌和李國強拿著這些文件每天奔波在轄區內各個醫療機構拓展業務。功夫不負有心人,中衛市沙坡頭區的35家醫療機構及海原縣19個鄉鎮衛生院都與中衛市新潔公司簽訂協議。然而在中寧縣跑業務時,他們遇到了難題,每到一家醫療機構得到的答復都是:“雖然我們也想將醫療廢物交由你們來集中處置,但苦于經費緊張,醫院沒有多余的資金交納處置費用。” 一位行業內士告訴記者,在中寧縣一些醫療機構非法雇人往山上拉運醫療垃圾進行私自填埋或焚燒。據了解,按照中衛市醫廢集中處置收費標準確定,縣級醫療單位每床每日2元,鄉鎮衛生院等按實際產生的醫療廢物計費。中寧縣醫院行政辦公室副院長蔣屹山曾向記者算了一筆賬:2011年該醫院產生醫療垃圾41噸,按照目前雇專人焚燒醫療垃圾,一年下來僅人員工資、耗電等費用需1萬多元,而如果按照集中收集處置標準,該醫院每年要支付二三十萬元的處置費用,經費問題讓該院始終未與處置中心簽訂協議。 經費難落實致227個鄉鎮醫廢處置率僅30% 截至目前,全區227個鄉鎮中納入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的鄉鎮只有68個,覆蓋率僅為30%,其中銀川市40個鄉鎮中,只有轄區內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距離市區較近的12個鎮衛生院納入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覆蓋率為30%;石嘴山市24個鄉鎮中,全部實現集中收集處置,覆蓋率為100%;吳忠市46個鄉鎮中,只有6個鄉鎮衛生院納入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覆蓋率為13%,而該項目涉及服務范圍內的鹽池、同心縣還沒有納入集中收集處置;中衛市43家鄉鎮衛生院只有6家納入收集處置范圍,中寧縣醫療廢物未進行集中收集處置;固原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設備至今仍在調試,醫療廢物未集中收集處置。 造成我區醫廢收集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個別醫療衛生機構收交醫療廢物主動性差,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收費難,收集偏遠地區醫療廢物運輸成本高,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處置量遠低于設計能力,大大增加了運行成本。依照《關于加強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意見》要求“縣屬以上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醫療廢物轉運差額部分納入縣市財政預算”。然而,截至目前,除石嘴山市落實醫療廢物轉運處置補助50萬元外,其他四市未落實財政補貼政策,醫療廢棄物收集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實際處置能力遠低于設計負荷,致使設備資源浪費。 我區的醫療廢物收費標準沒有按照醫療廢物實際處置成本進行核定,目前的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的收費標準是沿用2004年的標準。實際操作中,一些醫療機構不配合醫療廢物收集工作,醫療廢物收集和收費十分困難,大多數情況之下實行協商收費,導致收費不足。此外,各縣(區)醫療廢物轉運車輛還沒有配置到位,也影響全區鄉鎮以上醫療廢物的收集工作。由于醫廢收集率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目前我區已經運行的幾家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醫療廢物收集量均達不到處置中心的設計標準。其中,寧夏危廢處置中心收集處置量僅能達到設計量的59%,運行較好的吳忠市也只達到32%,石嘴山市達到25%。由于收集量太小,運行負荷不足,造成運行成本增加,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經營困難,因此處置效果大打折扣。 寧夏醫廢處置之路任重道遠 “十一五”期間,我區投資1.29億元,建成自治區級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1座,年收集、處置各類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1.52萬噸;投資0.34億元在4個地級市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4座,年處理能力達到0.4萬噸,初步建立我區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 我區要切實提高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及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管理水平,進一步規范內部操作外,還應該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在各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環保部門與衛生部門聯手加大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日常監管工作,由衛生部門做好內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及臨時貯存點管理,環保部門加強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處置環節的環境污染防治日常監管。與此同時,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也要努力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動出擊,迎難而上,加大醫療廢物收集活動頻次,全力擴大收集覆蓋面,確保處置中心正常運轉。 同時,依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的《關于加強醫療廢物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意見》的通知要求,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醫廢的安全處置工作,財政部門負責保障轉運、處置設施運行經費的補貼工作,交通運輸部門協同衛生、環保部門負責醫療廢物轉過程中的監管工作。由于縣屬以上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醫療廢物轉運費差額部分由縣市財政納入預算補助,各地政府應該及時將補助資金到位,以保證各處置中心正常運轉。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