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城市環保 山東煙臺將在多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
(時間:2013-7-12 16:52:20) |
7月10日召開的山東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工作會議提出,到2015年,所有設區市要有50%的城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成為一項指標,煙臺市生活垃圾回收情況如何?11日,記者實地探訪市區幾處垃圾回收點發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并不理想,分類處理生活垃圾的系統工程尚需完善。可喜的是,我市將在多個小區建立試點,探討分類回收垃圾的新模式。 多數市民投放垃圾不分類 7月10日早上,勝利路,清潔工人老魏正彎著腰把人行道上的廢紙屑掃進簸箕里,他告訴記者,市民隨手丟垃圾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不過,談到垃圾分類,身為清潔人員的老魏瞪大了眼:“啥分類,咋分?” 不止是老魏和他負責的路段沒有進行垃圾分類。本網記者在大海陽路的一個垃圾回收點看到,幾個大垃圾桶內堆放著各種垃圾袋。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他們都是把各種垃圾混合到一起進行裝袋,然后直接投入垃圾箱內,并沒有分類。“能賣的都放一邊了,菜葉子之類的垃圾和其它垃圾又不值當分,就都裝一起了。”一位女士說。 馬路邊的果皮箱也是如此,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路人沒有仔細看上面標注的“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提示,就隨意地把垃圾丟進果皮箱內。打開兩個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并無二致。一位于先生告訴記者,雖然他也想分開丟垃圾,但他并不大清楚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 記者從市環衛處了解到,雖然我市街頭上的果皮箱、垃圾箱很多已經標注了垃圾分類的信息,但實際運行效果并不理想。 垃圾分類多個環節缺一不可 垃圾分類沒有推廣開來,不少人的看法是“素質問題”:只要大家能做到垃圾分類投放,就能實現垃圾分類回收。不過,環衛處工作人員坦承,單純指責市民素質低有失偏頗。目前的垃圾分類處理根本沒有形成良好氛圍和良性循環,讓市民去糾正社會問題根本不現實。“這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實現。”市環衛處業務科科長李春慶說。 垃圾分類回收,需要從源頭、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形成一條系統的產業鏈。李春慶認為,如果中間哪個過程發生斷鏈,垃圾分類回收就難以取得預想效果。 盡管不少市民在丟垃圾前已經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垃圾分類,如將“能賣錢的”玻璃瓶、塑料瓶等挑揀出來,但剩菜剩飯類的“濕”垃圾與其它“干”垃圾并沒有分離。在運輸環節,目前環衛部門實行的依然是統一運輸,即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混合運輸。在處理過程中,多采取焚燒發電和填埋的模式,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并不高。 “即便有市民想分類丟放垃圾,但看到垃圾還是混合處理后,分類投放的積極性也被挫傷,最后只好半途而廢了。”李春慶說。 分類回收新模式將在多個小區試點 垃圾分類回收任重道遠,不過有益的嘗試已經開始。記者了解到,我市將在多個小區內建立試點,探討分類回收垃圾的新模式。李春慶介紹,在目前建設的生活垃圾綜合濕解工程中,其中一項內容就是人工分揀,工人們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揀后回收,其它的垃圾則進行系列處理。 在試點小區,按照“大分流、小分類”的方式進行干濕分類。首先將大件垃圾如建筑垃圾回收后,再對生活垃圾進行干濕分類,乃至對四種垃圾分類,“濕”垃圾隨后被送到餐廚垃圾處理工廠處理。 垃圾分類回收的硬件建設和宣傳教育在“同步進行”,“相關部門印制了一批詳細的宣傳手冊,指導居民將垃圾分類投放。”李春慶同時指出,建立全市垃圾分類回收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政府推動,全社會參與,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后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 |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