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減廢行動 是垃圾問題關鍵 |
(時間:2014-4-23 16:12:41) |
垃圾分類的話題討論如火如荼,許多環保組織和高校環保社團都期望在此方面能夠有所作為。近期我們走訪了20所高校環保社團,簡單梳理后,垃圾議題的校園模式有以下方面: 1.校內及社區宣傳:幾乎每個環保社團都有宣傳組,大部分高校設有環境教育小組。在線上他們會利用新媒體的方式傳播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線下則通過在校園內部或學校周邊的社區擺攤以及環教課堂的方式進行。 2.垃圾回收:這幾乎是各高校環保社團發家最早的項目。很多高校從十多年前的成立初期就有Recycle項目組,并且延續至今。發展至今日,除了在項目名字上增加創意,如華工FRESH環協的“瓶子總動員”,他們還在回收對象上有所創新,從回收瓶子、廢紙、電池、衣服等發展到現在針對校內的“垃圾大戶”——— 圖書進行了回收項目的發展,“圖書漂流”、“學長的火炬”、“舊書傳承”等都在各大高校流行起來。 3.廢物利用:環保D IY創意大賽的項目依舊在許多高校熱度不減。變廢為寶、環保袋創意設計大賽、環保服裝秀、D IY廢舊電池回收箱等廢物利用又結合手工制作的項目愈發精品化。 4.垃圾分類的試點:這是在近一兩年高校響應政府政策發展起來的項目。仲愷農業工程學院greensky環保協會的“易分行動”、中山大學南校區環保協會的“垃圾分分fun”等通過調研、在食堂外舉牌、張貼創意海報、在宿舍進行分類試點等方式進行“校園垃圾分類模式”的探索。 從高校社團的行動中可以看到,垃圾問題的可為空間是非常廣闊的。但是行動背后也存在問題。 據很多高校環保社團的同學反映,在宣傳過程中無力感很強,怎樣增強垃圾分類知識傳播的吸引力和有效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們發現,居民對社區的認同度很低,對社區公共事務的關心很弱,如何培育社區認同感,增強社區文化發展,對垃圾分類事業至關重要。 在分類試點的過程中,同學反映飯堂廚余的回收收運基本沒問題,但分類有雜質;對是否可回收的物品也存有歧義,比如牛奶盒的宣傳上是可回收,但實操中回收人員都不要牛奶盒;可回收的垃圾回收效率低、價格低;另外就是校內垃圾分類設施不完善。 垃圾問題的解決關鍵之一是源頭減廢,因此我們針對廚余垃圾減量,聯合荔灣的多所酒家開展了“光盤行動”的倡導,對光盤的食客進行小禮物的獎勵,酒家也會給予折扣的方式激勵市民光盤。我們認為,垃圾問題大部分公眾都知道,但從源頭減廢并行動才是關鍵,無論是廚余還是生活垃圾。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傅瑩:霧霾已成中國城市標志性難題 | 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霧霾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一些城市標志性的難題,而且范圍還在擴大。另外,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