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環境研究專家:垃圾處置 重在監管 |
(時間:2014-5-9 11:39:07) |
“垃圾圍城”兵臨城下,我們該如何應對?政府需要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焚燒處置對周邊環境和居民健康究竟會帶來多大影響?今天上午,受杭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等多位環境研究專家來到杭州,就老百姓關心的諸多垃圾處置問題答疑釋惑。 綜合利用是關鍵 政府監管最重要 專家簡介:陳勇,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93年獲得日本名古屋大學工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有機廢物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 “與其說是垃圾處置的問題,不如說是如何將廢物綜合利用的問題。”一開場,陳勇就以一種樂觀姿態,談起了眼下的“垃圾圍城”問題。他認為,處置生活垃圾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效解決餐廚垃圾的回收利用問題,這種“連湯帶水”的垃圾,是目前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有輿論認為,近年來日本、歐美國家等的垃圾焚燒廠數量縮減,意味著焚燒這種方式正在被發達國家所淘汰。“關停并非因為技術原因,而是由于這些國家的垃圾減量做得到位,特別是大量的餐廚垃圾得到了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垃圾總量逐年減少。”陳勇說,以東京為例,原先的25座焚燒發電廠,現在已經停了10座,余下的也在陸續關停,就是因為長期“吃不飽”。 陳勇說,所謂“綜合治理”就是填埋、焚燒等各種方法都要用,垃圾處理技術要多樣化發展,并結合本地實際走因地制宜之路。隨著焚燒技術的不斷提升,二惡英等污染物已經能得到有效控制,更為重要的是政府落實監管責任:“其實所有的技術都可以實現無害化處理,關鍵在于政府有沒有貫徹落實,是否真正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對相關企業的監管是否到位。” 陳勇建議把城市廢物看作“資源礦山”來進行綜合利用,致力于構建城鎮“礦山”研究開發利用體系。他舉例說,目前我國每年的人類糞便和畜禽糞便加起來有近100億噸,每10億噸糞便可以生產出1億噸標準煤,而目前我國標準煤的年產量也僅為38億多噸,“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借由這些人畜糞生產出10億噸標準煤,等于解決了全國約四分之一的能源問題。” 焚燒處置是主流 有效分類助減排 專家簡介:張益,住建部科技委委員、住建部專家委委員、住建部環境衛生標準委員會主任、上海環境院院長。 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污染物是否會導致人體中毒、引發癌癥?張益曾做過測試,在一家焚燒廠的最大落地濃度面前,即使24小時不睡覺,其進入血液的污染物濃度需要超過萬年以上才有可能引起中毒。“二惡英不單是焚燒的產物,更是自然界的產物,相比抽煙所產生的氣體以及汽車尾氣、鋼鐵廠廢氣等,垃圾焚燒所產生的二惡英濃度,是所有‘冒煙’場合中最低的。”他這樣說道。 據張益介紹,焚燒發電法起源于1890至1900年間,首先從丹麥、德國等歐美四國開始發展,現已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垃圾處置的主流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處理二惡英等有害排放物的新方法不斷涌現,可以更加有效地減少污染物排放。 在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正在不斷完善。今年4月,環保部決定修改和完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其中備受關注的二惡英將由原有標準的1ngTEQ/立方米(1納克毒性當量值每標準立方米),大幅降低至0.1ngTEQ/立方米(0.1納克毒性當量值每標準立方米),與歐盟標準看齊,達到“史上最嚴”。新的環保法也即將施行,規定對限期未整改的污染企業將予以重罰。 張益同時指出,嚴格有效的分類回收,有助于降低垃圾焚燒過程中的二惡英排放量。例如,在日本,塑料或者電池就是絕對禁止焚燒的物質,因為焚燒含氯和重金屬的物質,正是二惡英的主要來源。有效分類不僅有助于垃圾減量,也可以大大降低焚燒排放物中的污染物含量,也更有利于燃燒發電。 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推動分類。例如,德國主要是通過一套全產業鏈的垃圾處理系統,推動分類工作的開展實施,而在我國臺灣,則是借助民間力量,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全民動員參與分類。 他認為:“垃圾分類屬于城市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系統的頂層設計,并做好相關的基礎設施配置,由政府牽頭,通過組織、宣傳、財政、發改委、城管等多個部門共同作用來完成。” 焚燒技術沒問題 運營管理要到位 專家簡介:趙光杰,高級工程師,中國聯合工程公司新能源工程總設計師,曾參與國內外20座垃圾處置設施的建造設計工作。 趙光杰重點介紹了他目前正在參與的兩個海外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情況。據他透露,新加坡第六焚燒廠將于今年6月到8月間公開進行招投標,而此前,該國已經有5座焚燒發電廠,新建的第六焚燒廠日均垃圾處理量為2400噸。在科威特,一個日均容量為3000噸的焚燒發電廠目前也已進入預審階段。 作為國際上知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對煙氣凈化的指標要求是否更高?趙光杰說,其實不然,新加坡政府事前已與國際知名的咨詢公司進行了交流,認為相關的排放指標只要達到歐盟2000即可,無需刻意再度抬高標準。 他表示,我國已經有不少發電廠已經達到了歐盟標準,“技術上都可以做到,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有關部門如何去監督和管理。”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