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廚余垃圾處理合格率僅53% |
(時間:2014-6-26 10:09:35) |
一包垃圾的回收之路,走得坎坷。那么送到垃圾處理場后,它的命運又會如何? 6月26日,杭州市廚余垃圾分選減量暨生化利用一期項目正式上馬。名字聽起來讓人云里霧里,它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能把綠色垃圾袋、綠色垃圾桶里的廚余垃圾通過分揀、厭氧處理,最終變成了可發電的沼氣和肥沃土地的沼渣。 高四層樓、歷時兩年建造的這個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投產后每天可以處理200噸的廚余垃圾。這是杭州第一個,也是全國第一個規模化廚余垃圾處理項目。 那么它會是解決杭州垃圾圍城難題的那個答案嗎?從垃圾車上卸下的廚余垃圾,是簡單地一堆了之,還是能被精細化地分類?咱們繼續眼見為實—— 日本德國都沒有的“人工分揀” 杭州為何不可或缺 一期項目能處理200噸垃圾,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咱們類比一下:目前每天運進杭州環境集團進行填埋的杭州主城區垃圾約為4000噸,其中來自綠桶的廚余垃圾為350~400噸,雖然200噸的數量看起來只有全部垃圾數量的5%,但它不僅節約了垃圾填滿庫容、降低了廚余垃圾對環境污染的風險,消除二次污染根源,并且真正實現了末端垃圾分類處理。 然而,這套設備運行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前端垃圾分類不到位。環境集團新聞發言人曹宏說,在一期項目上馬之際,這個問題依然是環境集團最頭痛、最擔心的:“易拉罐這樣的鐵制品可以通過磁力分揀裝置排除、塑料袋紙巾等輕物質可以通過風選篩選。但前端垃圾分類不到位,必然會讓處理線上壓力增大,所以我們還得增加人手進行人工分揀。” 據記者了解,在日本、德國的廚余垃圾生產線上都不存在這個崗位。“幾乎可以說,就是因為前端垃圾分類不到位,所以我們需要在生產線上專門設置這個崗位。” 許多人很擔心,既然廚余垃圾的分類合格率這么低,那么可以消化200噸的廚余垃圾生產線能吃飽嗎? 資源化利用科科長孟波說:“設備是吃得飽的,但是吃得不落胃倒是真的。” 20分鐘遇到4只鞋 已是質量很好的一車廚余垃圾 周一早上10點,小記站在了廚余垃圾中試線的人工分揀臺上。 工作看起來挺簡單,一條生產線,兩個工人站在邊上,垃圾從皮帶上分批走過,工人們要把不屬于廚余垃圾的東西揀出來,首先要挑出的就是紡織品,比如衣服、鞋子等,因為這兩樣東西萬一進入后道程序的機器分揀,非常容易纏到滾筒里,導致整條生產線的停頓,第二則是玻璃瓶,第三是各種奇葩的垃圾。 拿著工人們自制的工具,一個10斤左右的短柄兩齒釘耙,記者站在這條生產線邊開始分揀垃圾。工人告訴我,這個釘耙的頭一定要磨尖的原因,是有些需要分揀的垃圾藏在垃圾袋內,需要先鉤破垃圾袋才能用手揀出來。 原本以為只需要眼疾手快就能干好這活,但上手以后,記者發現其實也要有技術含量。皮帶帶著垃圾勻速從眼前走過,像記者這樣的非熟練工人,幾乎不可能把每個垃圾袋都鉤破,來看看里面有什么。 在近半小時內,小記揀出最神奇的東西是一個馬桶吸,還有半個鍋和兩塊帶釘子的長木條,甚至還有四只鞋。此外,本不該出現在廚余垃圾中的玻璃瓶子就有十多個,最糟糕的是很多玻璃制品已經摔碎,大件的還能用手撿,但一些瓶底和小塊的碎玻璃則根本沒法用手揀。 趁著皮帶轉送“暫歇”的空當,記者還看到對面專門做這項工作的工人師傅撿出一條3米多長的泡沫塑料包裝、半口鍋、一塑料袋疊好的舊衣服和半塊磚。 不過20多分鐘,這些“害群之馬”就已經被拉走了3箱,還有一個專門裝玻璃瓶的蛇皮袋也裝滿了,僅這個蛇皮袋里,工人估算就有近70個玻璃瓶。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分揀線上綠色袋子出現的頻率也不高,估算了一下,只有30%的垃圾使用的是免費發放的廚余垃圾專用袋。 “居然有四只鞋子出現在廚余垃圾里。”體驗之后,記者向分管中試項目的環境集團資源化利用科科長孟波抱怨。 但是孟波一聽這個比例,笑了起來:“這個比例已經不錯了,說明你遇到的這車垃圾質量算好的了。” 他說,他見過奇葩的垃圾,比如一蛇皮袋的建筑垃圾,需要三個工人沖到皮帶前才搬下來,還有不知道是不是含有毒有害的粉末等等。 廚余垃圾合格率僅有53% 沒能進入生產線的都被填埋了 從2012年9月開始當分揀工人的沈庭富,原先是直運公司的一名搬桶工,“開始我是很不適應這個工作的,吐了、反胃了一個月才習慣。開始手慢,要是同時看見好幾樣亂七八糟的其他垃圾,我基本上就手忙腳亂了,現在好多了,右手用叉敲敲垃圾袋基本就知道里面有沒有需要挑出來的垃圾。” 那么遇到質量高點的一車廚余垃圾,和一車質量差的廚余垃圾,對于他們而言,有什么區別?沈師傅想了想舉了個例子,“揀出來的垃圾都會扔到旁邊的垃圾桶里去,一人一次運走兩桶滿的,再運來兩個空的。如果遇到一車分類不好的垃圾,就這么五六分鐘,不能進生產線的垃圾就能滿出兩桶來。” 在正式上線前,環境集團對進入中試線的廚余垃圾進行過抽查。數據顯示,每天20噸的廚余垃圾里,約有500~600公斤的紡織品;40公斤的鐵或者其他金屬(主要來源于易拉罐)、玻璃250公斤左右,塑料袋等輕物質900公斤,再拋去其他垃圾和水分,廚余垃圾的合格率只有53%左右。 記者將自己的經歷發了微信,很快就有朋友發來問號:只有200噸處理量,那么剩下的一半廚余垃圾怎么辦?我家廚余垃圾要是沒能進這條生產線,是不是我就白分類了? 環境集團工作人員說,沒能進入中試線和一期項目的廚余垃圾,大部分的處理方式確實是填埋,不過和來自黃桶的其他垃圾不同,廚余垃圾因為易變質,腐爛發酵快,容易滋生蚊蠅,產生惡臭味等特征,會進行特殊區域的填埋,填埋的地方管道更豐富,方便沼氣的排放和利用。 “因為垃圾車進場的時間不同,生產線處理一車垃圾的時間不固定,所以進入生產線的廚余垃圾不是來自固定的線路和小區,沒有人可以百分百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的垃圾肯定不會進入生產線。”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