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吉林省通化縣實施農村垃圾生態化處理模式 |
(時間:2014-7-23 10:52:58) |
“以前垃圾隨手往村頭一扔就算處理了,如今俺們也有自己的‘套路’,村里的垃圾終于有了出路。”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趕馬河村農民張忠仁說。 2012年以來,通化縣累計投資1.4億元,在全縣159個村實施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實現了農村垃圾“戶定點、屯分類、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態化處理模式。 在通化縣,每個村的農戶家里都發有兩個塑料桶,分別收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農戶只需要將垃圾裝進桶里倒入路邊的垃圾回收池。垃圾回收池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眾、便于轉運”的原則建在路的兩旁,每10多戶人家共用一個,并有蓋子防雨水,防止二次污染。 垃圾進了垃圾回收池,剩下的工作就由村里的保潔員來完成。每個村配有3-5名保潔員,并配備了專業的粉碎機、鏟車、垃圾運送車。保潔員每天都會把各個屯子垃圾回收池子里的垃圾清理干凈,并及時做好分類,用專車運到村里的垃圾分類池集中后,再送到垃圾分類間儲存,最后統一運送到縣里垃圾處理場。 垃圾分類間是一座面積60平方米的房子,分別儲藏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在垃圾分類間旁,還有一個900平方米的堆肥場。大泉源鄉新設村保潔員古靜波正將從垃圾分類池和垃圾回收池收集的垃圾放入垃圾分類間儲存,以方便往縣里運送和就地減量化填埋。“像紙殼、瓶子之類的可回收垃圾,俺們就攢一起賣了,像秸稈、糞便啥的可還田垃圾就直接放堆肥場里漚肥,用來種地。”古靜波指著垃圾分類間旁堆肥場說:“對于有毒、有害的垃圾,用專用車輛及時轉運到縣垃圾處理場統一處理,剩下的無害垃圾就地減量化填埋。” 目前,全縣各鄉鎮共有保潔人員775人,垃圾回收池1622個,垃圾分類池644個,配備垃圾收集車194臺、垃圾運輸車90臺、鏟車90臺。 “以前用完的農藥瓶隨手就扔了,現在村里派專人回收,一個瓶子三五毛錢,既環保,老百姓又能得點實惠。”西江鎮岔信村黨支部書記宋長清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