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產能釋放已提速 危廢處理市場打開窗口機遇期 |
(時間:2018-11-26 15:00:46) |
過去,處置能力短缺,現在,各路資本涌入,我國危廢處理行業正迎來“春天”。預計到2023年,工業危廢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629億元左右,2018年至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10%。 一方面,危險廢物污染問題正不斷加劇,另一方面,污染防治攻堅戰及生態環境部、工信部、海關總署等部門針對固廢危廢的政策和行動密集落地,外加中央環保督察、清廢行動2018等催化,在揪出一大批危廢污染問題的同時,也激活了危廢處理市場,使得行業發展迎來絕佳利好。 根據生態環境部《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6年僅214個大、中城市的工業危廢量就達3344.6萬噸。同年,全國工業危廢產生量為5347萬噸,占工業固廢產生量的1.73%。 而2017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工業危廢處理量共4429.51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2823.71萬噸,處置量為1605.8萬噸,綜合處置率為82.83%。 對于危廢數量的統計,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層指出,“但這并不能代表實際總量。”除交由具備資質的專業持證處置中心外,產廢企業可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自行處理一部分危廢,而此數量并未被計入其中,同時不排除部分違排、瞞報等其他產量,因此實際總量比統計數據高得多。 然而與高存量及高增長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危廢產能利用率的低下。有預計認為,我國危廢產量實際已超過1億噸。截至2017年,我國持證單位的危廢處理能力為6471萬噸,實際處置量卻只有1629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25%。 而且數據顯示,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的公司僅占全國總數1%左右,處理種類小于5的公司占比達到88%,且目前危廢處置規模達到1000噸/日的企業不足1%,大部分企業危廢處置規模小于50噸/日。 廣闊前景與低產能利用率的矛盾,催生的是資本瘋狂追逐。據悉,目前市場危廢處理價格均價在2000-4000元/噸,最高可達5000-6000元/噸,且行業平均毛利率超過50%,成為薄利環保行業中的“異類”。在2017年,危廢領域就有多達20起并購發生,將行業估值不斷推高。 具備處于成長期、項目現金流好、盈利水平高等特點,尤其在環保監管趨嚴后,處置需求旺盛、設施供給不足導致“量價齊升”,所以數千億的市場藍海已是板上釘釘。業內預計,隨著企業規模擴張,兼并收購增加,預計到2023年,工業危廢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629億元左右,2018年至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10%。 E20研究院認為,隨著各省市加強危廢管理政策相繼出臺,危險廢棄物管理將進一步向系統化、規范化、合理化發展,危廢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機遇,而危廢處理行業的全過程監管、安全穩定運營、規范合理的價格機制等將成為關注的焦點。 總結:“歷史存量+當期增量”雙層疊加推動危險廢物“量”的提升,供需不平衡導致區域“價”的提升,預計未來2-3 年行業產能釋放速度將加快。在快速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和標準提高的改革期,具備規模優勢和優異運營能力的公司率先受益,建議關注東江環保、光大綠色環保等。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