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垃圾焚燒電廠何以成為宜居典范? |
(時間:2019-9-26 8:53:10) |
2018年,深圳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5天,城市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5%,河水質躍升至30年最佳水平。深圳還率先建成了全球首個公交全電動化城市,實現了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天藍、地綠、水清”成為深圳的亮麗名片。 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并維護環境的可持續性,是當下經濟發展的一大挑戰。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隨第六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評委現場考察團在深圳、廣州和清遠等地考察時注意到,創新、可復制、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市場解決方案正在中國大地得到廣泛應用。 考察團多位中外專家和當地政府官員、企業家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不僅趟出了路子,也正在為全球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9月17日上午,考察團從深圳市區出發,車行約1小時就到了位于梧桐山半山腰的鹽田能源生態園。這里綠樹成蔭,鮮花遍野,空氣清新。 能源生態園的門口,不僅有實時滾動的監控數據電子顯示屏,也有“驢友之家”休憩區,有座椅、直飲水、洗手池和無人售賣機。 園內建有一座形似天鵝展翅的白底黑點現代建筑,“天鵝”的“脖子”高聳在山林之中,遠遠就能看見。“經常有人以為這里是高檔酒店,跑到廠門口詢問在哪里辦入住。”陪同大家參觀的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倬舸說。 實際上,這里是始建于2002年8月、已經運營長達17年的深圳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家廠日處理生活垃圾450噸,主要處理鹽田區、羅湖區、大鵬新區的生活垃圾。 李倬舸介紹,2016年10月初,這家垃圾焚燒廠啟動提升改造工程,包括景觀園林、市級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驢友之家、周邊環境提升改造以及內部設備提標。2017年6月底改造完成,這里成為深圳市第一座“生活垃圾處理+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工業旅游”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環保電廠。 第一財經記者在電子顯示屏上看到,9月17日10時38分的實時數據顯示:1號線二噁英實時值為0.0065ngTEQ/立方米(納克毒性當量值每標準立方米),2號線二噁英實時值為0.0086ngTEQ/立方米。而國標和歐盟標準均為0.1ngTEQ/立方米,深圳市標準為0.05ngTEQ/立方米。粉塵、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指標也均大幅低于國標、歐標和深圳市標。 多年來,生活垃圾一直困擾著城市管理者,并影響市民生活。破解“垃圾圍城”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能源”)董事長熊佩錦介紹,深圳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近2萬噸,并以6%的速度逐年增加。深圳的土地資源十分緊缺,垃圾處理設施面臨著選址難、落地難、建設難等多個難題。 第一財經記者在鹽田能源生態園看到,在廠房5樓垃圾吊控室,技術人員隔著玻璃墻,通過設備按鈕操作抓斗,對垃圾池里的垃圾進行堆放、攪拌。垃圾經過三五天發酵濾水后,再抓起來送去焚燒。負壓狀態下,操作間聞不到異味。 李倬舸介紹,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經余熱鍋爐進行熱量回收,產生高溫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每天發電約16萬度,相當于400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目前,深圳能源已建成1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量達1.7萬噸,另有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建或開展前期工作,在建籌建項目日處理能力約13680噸。全部投入運行后,可以解決深圳市全部生活垃圾處理問題。 2018年,深圳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5天,城市綠化覆蓋率已超過45%,河水質躍升至30年最佳水平。深圳還率先建成了全球首個公交全電動化城市,實現了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天藍、地綠、水清”成為深圳的亮麗名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