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一年新增7000多家企業 垃圾分類成創業“風口” |
(時間:2019-12-23 9:08:44) |
11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標準,我國2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啟動垃圾分類。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經營范圍中含“垃圾處理”的在業、存續、遷出狀態企業超2.7萬家。2019年至今,新增垃圾處理企業已超過7300家。 一邊是因垃圾分類而“壓力山大”的普通市民,一邊是尚處藍海的垃圾分類市場。各種“垃圾分類”項目也應運而生,代扔垃圾服務、垃圾分類VR游戲、互聯網+回收平臺、分類垃圾桶等紛紛涌現。目前,資本在垃圾分類行業有哪些的動作?哪些細分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呢? 垃圾分類成“風口” 平均每天新開23家公司 “小龍蝦是什么垃圾?”、“膠水是濕的為什么是干垃圾?”、“外賣應該怎么扔?”······隨著垃圾分類政策在各地陸續實施,也推動這一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目前,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3.9%,其中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至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29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也開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類。 在這一背景下,有網友甚至笑稱“垃圾分類逼我創業”,并且腦洞大開,腦補了智能樓道運輸系統、拍照識別分類APP等眾多有關垃圾分類的創業想法。 實際上,已經采取行動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新增垃圾處理企業分別為3889家和5378家,而截至11月18日,2019年新增該類企業已超過7300家,占總量的26.49%,平均每天就有約23家新企業出現。 其中,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垃圾處理企業數最多,為1萬余家,占總量比超過40%。從行業分布來看,垃圾處理企業多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水利、環境和公告設施管理業”。此外,垃圾處理企業的所持有專利數已超3.8萬件。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垃圾分類相關的上市企業。在當前該行業熱度的推動之下,綠色動力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2.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28%,凈利潤3.23億元。而中國天楹2019第三季度營收達50.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9倍。隨著相關政策在全國進一步落地,預計這一行業還將迎來更多的入局者。 千億級市場前景 各細分市場涌現眾多機遇 在上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之前,資本市場曾經引發了一波追捧垃圾概念股的熱潮,卻讓相關公司有些措不及防,不得不公告“辟謠”。6月24日,龍馬環衛曾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價格近期波動較大,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垃圾分類涉及的環衛裝備收入和環衛服務收入占比較小。綠色動力也公告稱,股票價格近期漲幅較大,公司未直接從事前端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業務。盡管鬧出了烏龍,卻顯示出資本市場對垃圾分類行業的看好。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圍繞垃圾分類的各環節,已經誕生了不少創業項目。目前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代扔垃圾、上門回收等服務;而針對分類識別,支付寶平臺推出了垃圾分類小程序,以及你是什么垃圾、垃圾分類大全、垃圾分類識別等APP;在回收利用方面,有愛回收、回收寶、廢品回收聯盟等APP;在垃圾分類推廣方面,市場上出現了垃圾分類VR游戲、垃圾分類益智玩具等。 尤其是“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更是受到了不少投資機構的青睞。例如,“愛回收”于2019年獲得了5億美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天圖資本、京東集團等;“閑豆回收”于2018年宣布完成億元級C輪融資,由中美綠色基金領投、蕓怡資本等跟投。 根據艾媒咨詢預測,垃圾分類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產業鏈規模可能達2000億元。此外,還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年垃圾分類市場將釋放出200億元到300億元產能,10年內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3000億元。 對于垃圾分類市場,光大證券研報指出,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有望入法,將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制度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的建立將理順垃圾分類制度的商業模式,此次的超預期推進將促進各地垃圾分類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從而加快垃圾分類市場的建立和各細分行業市場空間的釋放。 而在垃圾分類產業鏈方面,環衛設備、垃圾焚燒細化、餐廚及廚余處理市場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等各個環節也存在不少創業機會。國泰君安發布的報告顯示,垃圾分類將帶動我國生活垃圾后端處置產業鏈的重構,生活垃圾產業鏈大部分環節都將受益,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放量是行業啟動初期最為值得關注的機會。 該報告進一步分析,嚴格分類后,可回收垃圾將進入循環再生環節,不再進入后端填埋/焚燒處置環節。此外,垃圾分類全面推行后,垃圾焚燒需求將收縮,濕垃圾單獨處置市場將顯著爆發,濕垃圾的生化處置投資將擴張。 延伸 垃圾分類創業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目前,垃圾分類成為熱門關注行業,但也有一批創業者不小心踩雷,出現了破產重整、倒閉等現象。例如,朗盾科技在杭州推出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處理體系,在一些試點小區放置了分類垃圾桶,回收物產生價值較低,無法負擔運營費用,最終企業經營資格被剝奪。那么,在風口到來之際,創業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重慶賽伯樂盈科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偉告訴記者,“互聯網+回收”的項目,大多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即沒有掌握回收工藝,只是作為垃圾回收的代收點,導致無法從回收中找到更好盈利點,回收客單價低,人工成本高,很難實現盈利。 目前大部分平臺太專注線上線下回收,在后端處置利用能力不足。蔡偉建議,互聯網回收平臺可以建立傳統的線上線下回收模式,完善后端處置鏈條,打造回收、物流、分選和利用,完成產業閉環,擴展盈利空間。 “對于傳統的資源回收行業,配套服務是機會。”硅谷最著名的孵化加速器Plug and Play重慶分公司總經理陶珊珊認為,針對傳統資源回收行業中物流、倉儲、管理人員標準不統一的情況,創業者可以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例如幫線下資源回收門市運輸,幫他們搬運、整理、分類。以此提升行業效率,提高再生資源拆分精準度,增加價值。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