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
(時間:2015-5-6 10:53:42) |
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新華社5日受權播發了意見全文。 文件共9個部分35條,包括總體要求;強化主體功能定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動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計監測和執法監督;加快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風尚;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二是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三是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四是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五是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 意見提出,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10條“干貨”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和制度體系,記者從中梳理出10條“干貨”。 【形勢判斷】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制約。 【總體思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 【定量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用水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 【定性要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明確各類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邊界,實現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按質量分級、梯級利用。 【紅線管控制度】設定并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地方各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 【健全政績考核】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 【完善責任追究】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實行終身追責,不得轉任重要職務或提拔使用,已經調離的也要問責。 【倡導綠色消費模式】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觀。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產品。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擴大信息公開。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有關組織可提起公益訴訟。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