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為摘掉重污染帽子,河北保定啟動“智慧環保”建設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利用科技網格化監測空氣質量的城市。 在保定市環保局與河北中康韋爾環保科技公司共建的“智能環保聯合實驗室”,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保定空氣質量實時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呂曉娜告訴記者,通過衛星、直升機或無人機、地面傳感器等,形成空、天、地一體化物聯監控網絡,實時監控保定市所有污染源,改變了以往人工監測投入大、成本高的劣勢,在全國第一次真正實現了網格化監測城市空氣質量:“咱們現在是以這種監測設備直接就可以布設到我所劃的網格之內,我們要在整個河北省布一萬個,監測設備會形成大量的數據,污染排放濃度、變化,這些數據就會形成規律性、趨勢性的東西,那這個現在是國內根本沒有的。” 保定市環保局副局長趙晉民告訴記者,實現網格化監測空氣質量也是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重要一步,打破了常規以點帶面的做法,能夠實現高時空精確度的大氣質量預報與預警,為應對霧霾提供科技支撐。從下個月起,聯合實驗室還將正式發布新媒體環境監管和互動平臺,保定市民可以通過APP軟件,用手機在污染現場進行拍照,對任何污染源進行舉報,執法人員可以實時看到污染源的舉報信息,軟件的自動導航系統也能讓執法人員最快速度到達現場,最大限度打擊環境污染行為。趙晉民:“隨后開發的APP軟件能夠發動群眾,使我們的監控范圍更加寬廣,和群眾的互動更加直接,對我們的環境執法肯定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