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上海市已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 |
(時間:2015-5-12 10:00:06) |
日前,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上海已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將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持續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各級領導干部在環境建設方面肩負著重要職責,必須抓住這個“關鍵少數”,依靠學習和培訓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 五月申城,鮮花燦爛。上海市委黨校涌動著學習熱潮,一個推進美麗上海建設的研討班開課了。 專家授課、領導報告、分組討論、經驗交流……5月5日至7日,來自本市的80多名區縣環保工作的分管領導和環保局局長、相關委辦局及國有企業的環保工作的分管領導,匯聚上海市市委黨校,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等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推進《上海市2015年—2017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緊扣當前的形勢和任務,進行了熱烈、深入的學習研討。同時,還把學習和課外專題調研相結合選報調研課題,力求把學習收獲運用到推進工作、突破瓶頸、破解難題的實踐中去。 進展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上海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特別是2000年以來,本市把環境保護放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位置,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保護和建設綜合協調推進機制,滾動實施了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 在大氣方面,持續推動燃煤污染治理,累計完成9000多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全市18家燃煤電廠實現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全覆蓋,初步實現燃煤消耗負增長。學員代表王楨談到,楊浦區在大氣治理方面,緊扣揚塵污染源類型廣、數量多、規模大的特點,大力推進揚塵防治的工程減排、制度建設和嚴格執法,區域降塵由2006年的14.3噸/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14年的5.3噸/平方公里·月。 在水方面,2014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比1999年增長了7.9倍,污水處理率從40.5%提高到89%以上。建成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基本形成“兩江并舉、多元互補”的水源地格局。學員代表張連城談到,長寧區以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為契機,在2004-2010年期間,完成807個污染源的截污納管工作,新建污水管22550米,累計生物修復整治河道32條段,開展引清調水工作,完成新涇港等26條河道底泥疏浚,部分河道已呈現“面清、岸潔、有綠”的可喜現象。 生態改善方面,學員代表唐家富指出,本市森林覆蓋率由1999年的2.98%上升到2014年的13.53%,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從20.3%上升到38.4%。關于農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學員代表邵啟良談到,關鍵在村級層面要形成長效機制,已累計對930個村開展村莊改造,受益農戶38萬戶;化肥農藥施用總量逐年下降,畜禽糞尿綜合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5%。 學員代表周強談到,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投入不斷加大,前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市環保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左右,資金投入3200億元。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資金投入更大,預計總投入約10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說,上海為應對污染,建立了全市環保綜合協調機制,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專項整治,以政策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成效。大家一致認為,這些進展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經驗彌足珍貴,需要認真總結。 新常態新要求,新形勢新挑戰 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基礎之上,環境質量是上海競爭力的體現。時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這是全體學員的共識。學員羅海林說,上海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本市能源結構不斷改善,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從2000年的65.5%降至2013年的41.4%,天然氣的比重從0.6%提高到9.3%。2000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6000余項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鐵合金、平板玻璃等重污染行業實現整體淘汰,電鍍、鑄造、鍛造、熱處理、零星化工、紡織印染等行業產能大幅壓縮。 不少學員也談到,盡管生態環境建設上海進展顯著,但也面臨嚴峻挑戰,不容懈怠。學員吳啟洲提到,比如說大氣方面,雖然2014年PM2.5濃度5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6%,但仍然高于國家二級標準49%,而且今年1-4月均值有所反彈。國家對各省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和空氣質量改善情況按年考核,要求PM2.5濃度逐年下降,到2017年下降20%更是剛性任務必須完成。學員鄧建平談到,生態空間方面,上海建設用地占全市陸域面積近一半,接近“天花板”,生態用地比例明顯低于國際大都市平均水平。 學員張凱談到,在一定程度上本市環境風險隱患還存在,環境事件時有發生,如2011年高橋石化廢氣泄漏事故,2013年的金山化學品船泄漏和松江國軒電池廠落戶事件等,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置特大城市的環境事件值得研究。學員代表方芳提到,上海郊區和農村河道的污染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甚至還處在黑臭階段,還不僅僅是五類水、四類水、富營養化的問題。水的治理關系民生,關系生態宜居,中小河道治理任重道遠。 加強“鐵腕”執法,倒逼水清天凈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今年新《環保法》啟動施行。上海正在開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力爭啟動立法程序,逐步形成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 新環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殺手锏。在實際工作中,環保工作者如何運用好“鐵腕”,引起探討。學員代表蘇國棟談到,上海以全面實施新《環保法》為重點,加快建立環境問題網格化監管機制、執法稽查機制,完善聯合執法、環境專業執法與綜合執法的聯動機制、行刑銜接機制,用足用好新法賦予的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雙罰制等有力手段,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今年第一季度環保行政處罰案件共476件,處罰金額2800萬元,案件數同比增加44.7%,處罰金額同比增加47.3%。 強化行刑兩法銜接,保持高壓氛圍。學員代表陸民介紹,“兩高”司法解釋頒布實施后,環保與公安、檢察部門第一時間建立了聯動機制,規范案件移送程序,完善聯合調查程序,加大案件移送力度,2014年移送公安部門處理涉嫌環境污染刑事案件20起,已有80余人被追究刑事責任。通過行刑兩法的有效銜接,形成執法高壓態勢,震懾違法排污行為。 學員代表連正華認為,對環境治理應該采取分級制度,只有實現“兵對兵,將對將”,才能避免某些企業的環保管制不受基層政府控制的弊端。對于環境保護的“控”與“治”,要更保重“控”的關鍵作用。 執法必須“零容忍”。學員代表姚凱談到,要用足用好新法賦予的強有力的懲處措施,對環境違法行為“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打擊、絕不手軟,使企業不敢違法,違不起法,打擊一批,震懾一片,倒逼排污企業依法治污。 齊抓共管依法治污。新《環保法》和《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都明確了政府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完善了部門“各司其責、統分結合”的管理體系。學員代表徐建談到,政府各部門都要依法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嚴格執法不能單靠環保部門一家,需要各個部門聯動共治。 改革創新雙驅動,生態文明加速度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謀劃之年,又正處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學員們一致認為,生態文明建設要更加突出“環境優先”和“綠色導向”、“接軌國際”和“率先引領”、“問題導向”和“源頭防控”、“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污”、“技術創新”和“科學治理”的理念,大力推進科學治理、源頭治理、依法治理。 在上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中,建立了三省一市和國家八部委共同參加的長三角區域協作機制。學員代表柏國強談到,長三角區域強化協作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僅2014年三省一市積極推進禁燃區建設,共實施燃煤鍋爐和爐窯清潔能源替代12649臺,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27.8%;同時三省一市分別劃定黃標車限行范圍,共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129.47萬輛,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28.7%。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得到明顯加強,區域火點數同比下降八成以上。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本市深化改革重點工作。學員代表孫建談到,上海正加快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今年,上海第三方治理的主要配套政策將落地,包括第三方治理企業管理不善、弄虛作假造成污染的行政法律責任等,并將在一些重點領域開展試點。2017年基本實現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規范的第三方治理市場機制。 持續近一年的市委“一號課題”,上海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成為各區縣和部門需要落實的“一號任務”,對環保工作來說就是要落實鎮村環境保護責任,推動環保工作重心下沉、基層發力。學員代表吳杰談到,金山區著力建立健全由區政府職能部門、鎮、村在內的環境保護“三級監管”責任體系,形成縱橫貫通的基層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2014年依托這一體系開展環保專項行動27次,出動執法人員841批次,監察企業4129戶次,重點污染源監察覆蓋率達到100%,對228家違法排污企業進行立案,處罰金額1115.5萬元,比2013年同比增加300%多。 建設“科創中心”是上海今年貫穿全年的“一號課題”。生態環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標志著上海創新轉型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四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學員代表陳華文談到,“數字環保”一期工程已在奉賢區全面建成,數字環保信息系統的啟動將有效提高智能化環境監察執法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科學規范、客觀公正、公開透明的環境監察執法過程,環保管理更加科學。 來自光明集團的學員代表張漢強坦言,“我們正在探索發酵房,糞便和水、和牛的養殖,盡量不要排到外面去。但是現在研究的菌種成本很高,企業不愿意用,很多研究新技術的跟進,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所支持。” 上海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啟動,本市的《清潔水行動計劃》正在抓緊編制,在2013年基礎上全市PM2.5濃度到2017年下降20%,2017年全市建成區河道要消除黑臭,2020年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學員們談到,當前必須緊緊咬住國家大氣考核年度目標,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全面完成每年500-600項工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和關停;加強揚塵在線監測、執法監管和考核評估,千方百計壓減大氣污染排放總量。啟動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動一批重點排放企業加快治污,全面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切實抓好截污納管攻堅戰,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管網和污泥干化焚燒等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鎮村級河道綜合整治,啟動潔水、暢水、活水“三水”行動,改善河道水環境面貌。 學員在發言中都表露了堅定信念: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綠色發展道路正在開辟,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追求。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