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積極有效落實縣級政府環保責任 |
(時間:2015-5-18 10:57:18) |
5月12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主辦,委托環境保護部實施,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及北京大學具體承辦的縣級政府環保責任專題研究班正式開班。會議期間,參會代表分6組圍繞縣域可持續發展之路,結合地區實際情況開展熱烈討論。本版今日特摘登部分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第1組 加大環保經費投入 當前,地方環境保護工作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經費不足的問題。 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分管環保的領導或者具體實施負責人無權參與財政預算審核工作,每年用于環保的預算不足。二是排污費使用不合理,沒有專款專用。地方排污費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用于環境治理的比例很小。三是財力不足,排污費收取存在一些漏洞。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提升地方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將環境保護工作與縣長政績掛鉤。 其次,要加大環保工作投入。每年的財政預算要對環保工作劃定一定的投入比例,把每年環保投入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作為考核的一個指標。 第三,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嚴格企業排污收費制度。“三同時”制度執行要全覆蓋,收取電價、油價、氣價、水費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排污費。土地出讓金、基礎設施費用專項費用列支環保費。 第2組 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 目前,農村環境普遍存在臟亂差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治理責任不明確。傳統的農村建設資源是落實到村、鄉鎮,還是縣?這一點不清晰。二是基層組織和領導干部不重視。三是環境教育不到位,群眾認識不夠。四是農村靠犧牲生態、靠犧牲簡單的勞動力去支持城市發展的現象依然存在。五是對農村環境保護投入少。六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對于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頂層設計要到位,省委、省政府要拿出一攬子工程,相關職能部門要制定一整套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第二,發揮群眾的能動性,共同治理農村環境。要引導村民參與環境治理,采取獎勵、評選文明戶等方式提升群眾的積極性。 第三,加大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投入。 第四,實行合理農村規劃,制定規范的實施方案。做好農村整體環境規劃,同時,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治理方案。 第五,建立農村干部監督考核機制。村干部的任免考核要納入到農村環境臟亂差治理考核評價體系中,要與村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掛鉤。 第六,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升群眾素質。 第3組 推進公共服務智能化 城鄉一體化中,公共服務智能化如何解決?現在,各級政府都在落實這件事,但仍未取得明顯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為:一是中央財政投入不足。二是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不均衡。三是受就業政策、戶籍政策等問題影響。四是政府資金投入比重失衡。五是一些地方自身的問題,比如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 那么,面對這些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首先,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導向扶持力度,這是各級政府都需要重視的問題。 其次,頂層設計要接地氣。政策出臺后,落實到基層公共服務的主體就是廣大農民。城鎮一體化建設是要讓農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這就需要頂層設計能夠落實到基層,確保一級一級執行。 第三,要走中小型城鎮化的路子,發展小城鎮,就地城鎮化。 第四,要抓好兩個改革,即教育改革和醫療改革。 第4組 土地資源瓶頸需破解 目前,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當中土地資源存在瓶頸問題。其原因主要為: 一方面是土地資源稟賦問題,比如,有些地方人多地少,有些地方雖然地多人少,但是土地質量不高,如重慶、貴州、湖南一帶,地勢是七山兩水一分田,土地坡度很大,質量較差。 另一方面是后天問題,即歷史遺留問題,或工作、決策造成的問題。一是土地規劃之后,差異化管理不明晰。二是土地規劃不到位,兩危建筑非常嚴重。三是開發過度,比如一些大城市開發過度的問題。四是耕地保護不利。 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提升規劃的合理性。根據各地實際情況,修訂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嚴格執行耕地保護紅線。合理用地,解決土地指標緊張的問題。 第二,在規劃執行方面,建議在全國范圍內加大對兩危建筑的打擊力度。 第三,加快農業污染整治,提高耕地質量。 第四,打破省級小圈子和GDP考核圈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土地效率最大化。 第五,加大山地整治力度,在注重生態的前提下,增加土地總量。 第六,節約用地。例如,在工業方面,由單層廠房向多層廠房過渡,對項目用地進行嚴格審查。 第七,提高土地整體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總量。 第5組 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目前,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轉型升級難,其原因主要為: 首先,在主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主觀上不愿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這涉及政績觀的問題,也包括地方穩定等問題。在執行層面,轉型升級難度確實比較大。此外,企業調整難度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跟企業投入等方面不相匹配。 其次,在客觀方面,國家政策導向的具體實施不明確。同時,地方配套政策不夠完善,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都缺乏強有力的支持。 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第一,定力要好,定位要準,定數要輕。定力要好,是要將產業規劃與城市空間規劃結合。定位要準,是一個地區產業發展要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也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定數要輕,是要從區域合作角度出發,做好統籌產業布局頂層設計。 第二,考核指揮棒要靈、要準。應將產業結構調整與地方政府考核掛鉤,提升地方政府調整產業結構的積極性。 第四,實時、適當地跟進。一些相關政策都要全面跟上,只有這樣,產業結構調整才能落到實處。 第6組 產業規劃定位要清晰 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有多方面原因,歸納起來,一是歷史原因,二是階段發展的局限性,三是利益導向問題,即考核機制的問題。四是規劃、定位不夠清晰的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提出5方面措施: 首先,產業規劃定位要清晰。一個地方產業定位要緊緊依靠當地的資源、條件、優勢等方面要素。比如,有的地方可以借助位置優勢發展某個產業,但在另一個地方卻不行。以山東省沂蒙山區的臨沂為例,臨沂處于位置優勢就是發展物流業,現在,臨沂有10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形成了小商品批發產業。 第二,要高標準規劃建設產業園區。無論是傳統產業園區還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都要進行合理布局和規劃。 第三,全力發展循環經濟。拉長、加粗產業鏈,使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第四,在具體操作方面,要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騰籠換鳥。機器換人,主要是提高自動化、信息化水平。空間換地,主要是利用土地資源。電商換市,主要是運用電子商務,促進戰略市場,進行市場化運作,提高市場占有率。騰籠換鳥,是產業升級的調節過程。 第五,政策配套支持,主要是人才、資金、技術方面配套政策的扶持、支持。這方面政策運用得好、調整得好,更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和調整。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