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6月23日訊 6月12日,環保部首次通報了七起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盡管通報中山東涉事企業最多,但環保部相關官員不僅未對此批評,還特別介紹了山東省提升污染源在線監控水平的經驗,并解釋說,“不是山東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多,容易發現問題。”
本報調查發現,作為能源和產業結構偏重的經濟大省,山東近年來出臺了多項領先全國的環保措施,以“自曝家丑”和“自斷退路”的方式嚴格環境監測執法。
記者 冀強
“獨立調查”行動
這種不打招呼不通知、不用當地陪同的獨立調查方式,正成為山東環保的特色執法形式。
在本月12日環保部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通報中,吸引眼球的不僅是半數以上企業在山東,還有出現頻率很高的“獨立調查”一詞。除山東之外的其余三起案例,執法人員出場方式多為“檢查”“調查”等。但山東的四起中,有三起為“獨立調查”。
對被通報的濰坊安丘市盛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查處過程,可以很好地印證這種“獨立調查”的嚴格:3月5日凌晨6點左右,天還未亮,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檢查組就來到了安丘市盛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門前。進入廠區后,環境執法人員驅車直奔企業自動監測站房,提著手電筒跳下車,打開門鎖,調閱在線監測設備參數。檢查發現,該廠2號煙囪自動監測設備含氧量急劇下降。執法人員取證視頻顯示,短短十秒內,含氧量從8.10%急劇下降,隨即轉為7.54%,再變為6.63%……一直降至2.55%。有著豐富經驗的執法人員敏銳地意識到,存在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執法人員立即展開排查,查看采樣管路時,借助手電筒照明,執法人員發現了插入自動監測設備采樣系統的管子。順藤摸瓜,執法人員又找到了用于配氣的幾個氮氣罐,上面接有幾根用藍色膠布纏繞的塑料軟管。而在對萊蕪汶源熱電有限公司獨立調查時,執法人員發現,在調查人員進站房前一分鐘,監測設備剛剛完成修改。
在將涉事企業抓現行后第二天,濰坊市相關部門對安丘這家企業實施了頂格處罰,責令限期達標排放,如逾期未改正將實施按日連續處罰。同時,公安部門對涉案企業環保部主任孫某拘留10天,對具體實施者鄭某拘留5天。安丘市紀委給予盛源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分管副總、節能環保辦主任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作為從兩年前便開始的新舉措之一,“獨立調查”已經成為省環保廳工作常態。這種不打招呼不通知、不用當地陪同的獨立調查方式,正成為山東環保的特色執法形式。
“注意保密”
組員們也都差不多在臨出發的那天才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城市,需要檢查哪些企業
就連省環保廳廳長張波,也曾在深夜打著手電筒帶隊秘密檢查排污口。早在2014年初的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張波就公開表示,要大興獨立調查之風。
“我們發現以往由省市縣環保部門聯合查處突出環境問題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山東省環境監察總隊相關人士介紹說。以前調查時,會事先通知當地環保部門,不僅造成相關環保部門和污染源單位以“迎檢”狀態做準備,而且在聯合檢查過程中,檢查的路線和內容往往受到當地陪同人員的影響,不利于發現真正的問題。同時,食、宿等往往由當地環保部門安排,加重了地方環保部門的負擔,也影響了調查工作的效率。“注意保密”,是每次專項行動之前,每個組員被反復強調的紀律,組員們也都差不多在臨出發的那天才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城市,需要檢查哪些企業。根據省環保廳的解釋,所謂“獨立調查”,包括四個“自行”,即自行安排調查路線,自行安排食宿,自行安排檢查的時間和企業,自行安排匯總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徹底改變以往的同當地聯合檢查的模式,避免出現看材料、聽匯報、走過場的套路,切實做到親往、親看、親查、親寫。
濰坊一名基層環保局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在安丘市盛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被省環保廳查處時,自己并不知情,“沒有聽到一點動靜。”
提前一年與新環保法接軌
提前一年與新《環境保護法》接軌,開創了全國此類案件處罰的先河
據環保部主管的《中國環境報》披露,環保監測數據造假引起了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要求環保部門嚴打數據造假。
基于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持“零容忍”的態度,除創新和加大檢查力度外,早在2010年,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省環保廳、省公安廳就聯合發布通知,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進行了界定,強調了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運行要求,規定了辦理破壞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案件的法律適用,明確了3部門辦理破壞監控設施案件的工作機制。針對處罰企業集體震懾效果弱、懲戒力度不足的問題,山東省環保廳與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等部門多次協商,明確了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的移交條件,在對企業進行行政處罰的同時,對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實現了“既處罰企業又處罰人”。
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相關負責人此前在受訪時表示,“打擊數據造假從罰款到罰人,從處罰企業整體到追究具體責任人,給予5—15天的行政拘留雖然天數不多,但是對個人名譽造成的損害卻不小,要是再想造假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可以說,案件的移交對數據造假企業和具體實施者產生了明顯的震懾作用,提前一年與新《環境保護法》接軌,開創了全國此類案件處罰的先河。
2013年以來,省級共查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案件36起,移交公安機關19起,治安拘留20余人。另據了解,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相關人士在受訪時表示,下一步環保部門將繼續嚴厲打擊人為弄虛作假,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還要追究伙同弄虛作假的運維公司等連帶責任,建立負面清單,讓造假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清除出運維市場。
任志強點贊,環保部支持
“不是山東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多,容易發現問題”
本月初,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在濟南召開。籍貫山東萊州的知名地產商任志強回到濟南參加,會上他公開為山東省環保廳的工作點贊。
作為知名的“大炮”,當日參會的任志強毫不客氣地“炮轟”了部分環保部門在環境信息不能及時公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但卻對省環保廳的“自曝家丑”和“自斷后路”的工作辦法提出了表揚。所謂山東省環保廳“自絕后路”,是指省環保廳敢于自揭“家丑”。通過環境保護中心和環保廳的合作,省環保廳把所有和山東相關的企業的污染情況,統統放在“蔚藍地圖”上,接受公眾監督。
而就在環保部發布那份山東涉事企業最多的首批環保監測數據造假名單后,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管理處處長楊子江隨后解釋道:“不是山東做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多,容易發現問題。”
張波在6月1日的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發言中也表示,作為地方環保部門,將堅持“公眾監督把‘陰暗面’亮出來,政府順應民意認真整治,整治效果依然接受公眾監督”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公眾參與,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為探索建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作出山東環保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