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1月1日執行以來,企業環境違法的代價陡然提高。9月10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1月至7月《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在全國的執行情況。 拿到了新《環保法》這個新的武器,環保部門執行情況如何?還有哪些不足,大嘴君邀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甘奕維分析點評按日計罰對能源企業產生的影響。 處罰力度前所未有 9月10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1月~7月《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在全國的執行情況。為了能夠更直白地說明執行情況,大嘴君根據環保部門數據整理了下面的表格。


從通報情況來看,環保部門積極運用新《環保法》的武器,堅決處罰違法排污企業,這一點在上半年的新聞中已經屢被提及,也在不停的刷新紀錄。 數據顯示,自新《環保法》實施7個月以來,僅按日連續處罰就已開出近3億元罰單,共計348起案件。由此可見,環保部對違法排污企業的執法力度,確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度。 不應止步于罰而不繳 在所有處罰手段中,最為搶眼的當屬按日計罰。無論是被罰企業的數量、金額,還是單筆最大金額,每一項都成為了輿論熱議的話題,而其中陜西煤化能源公司的長武煤制二甲醚項目的1580萬罰款,更是創造了新《環保法》和按日計罰的天價記錄。 在今年6、7月,陜西煤化能源公司天價罰單一事曾經占據了媒體頭條。陜西煤化能源公司因超排污染物,被處以20萬元的罰款,可企業拒不整改和繳納罰款,連續計罰79日,這筆罰款飆升至1580萬元。但執行卻陷入僵局,6月10日,陜西煤化能源公司反將咸陽市環保局告上法院,請求法院撤銷相關處罰。 在經過一系列媒體曝光及各方壓力后,6月25日,陜西煤化能源公司才繳納了罰款。 但繳納罰單后復工僅幾天的時間里,陜西煤化能源公司再次被當地村民舉報存在廢水、廢棄的排放問題。甘奕維認為,環保部門應該采取更強硬的手段懲罰二次犯規。 事實上,新《環保法》的威力不僅僅在于罰款,其中還規定了“對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適用行政拘留”。涉污企業在多次復查后仍不整改,可以被認定為“情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當地環保部門可以與公安部門聯合執法,對相關責任人采取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 只有讓違法的企業無空可鉆,才能真正有效的達到懲戒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新《環保法》的落地實施,那些仍在觀望的漏網之魚才能有所收斂。只有這種被放在聚光燈下被時時刻刻監督的感受,才能促使企業走上環保且可持續的道路。 大嘴君期待,隨著新《環保法》的深入落地及實施,以后的企業將更加重視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而環保部門也會更進一步行使行政部門權利,讓違法企業無處遁形,而那些有效履行環保職責的綠色企業也將受益,讓排污企業回歸到公平、平等、可持續性的發展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