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部整肅環評市場 66家問題機構被通報 |
(時間:2015-10-14 8:57:52) |
環保部對環評機構的檢查力度加大,大批問題環評機構浮出水面。 10月13日,環保部向媒體通報稱,根據近期開展的2015年度對部分省區市環評機構的檢查結果,總體上看,環評機構從業行為進一步規范,多數機構能夠在資質、人員和質量方面達到要求,但仍有部分機構存在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低劣、環評工程師掛靠等問題。 從此次環保部通報的問題中,共涉及66家環評機構,16名環評工程師。其中,忻州市環境保護研究所等53家機構被取消環評資質或降低評價等級、縮減評價范圍。 記者注意到,隨著環評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加快,環保部對環評機構的審查、查處力度加大,今年以來,已有百余家次的環評機構申請環評資質被拒。 53家環評機構被取消資格或降級 環評作為項目落地簽的第一道環保關,在環境保護上一直被寄予厚望,然而,近年來頻頻曝出的問題卻又將環評制度改革推到了風口。 2015年3月,針對“紅頂中介”問題,環保部印發《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明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要求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將分三批,在2016年底前全部脫鉤或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 圍繞環評制度改革,加強環評市場整頓的“槍聲”也正式打響。 截至9月18日,環保部今年已經連續通報了九批《關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審查結果的公告》,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百余家次的環評機構申請環評資質被拒。 同時,在環保部對幾次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申請作出的審查意見中,一些環評機構因多種原因被環保部取消環評資格。 對于此次環評機構檢查結果,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程立峰介紹說,根據環評資質管理有關規定,環境保護部決定:一、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6家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差的機構予以限期整改;二、對存在掛靠行為的吳冬梅等16名環評工程師給予通報批評,記入環評誠信信息系統;三、對涉及人員掛靠的天津市氣象科學研究所等7家機構予以限期整改;四、對環評工程師數量達不到要求的忻州市環境保護研究所等53家機構取消環評資質或降低評價等級、縮減評價范圍。 程立峰說,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開展全國范圍的專項整治行動,將繼續嚴厲打擊環評資質出租出借等違法行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已頒布,將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環保部門將以此為契機,全面強化環評機構監管,對環評文件質量低劣的機構和編制人員,一經發現,負責審批環評文件的環保主管部門均有權直接處理、處罰。 環評工程師掛靠難杜絕 與環評機構問題幾乎同時存在的是環評工程師掛靠頑疾。此次環評機構檢查結果中,環保部決定對存在掛靠行為的吳冬梅等16名環評工程師給予通報批評,記入環評誠信信息系統。 從去年以來,有大批次的環評工程師因掛靠問題被通報。去年8月,環保部就曾對“掛靠”環評機構的62名環評工程師給予通報批評并注銷登記,記入環評誠信信息系統。 但是,環評工程師掛靠的問題仍難以杜絕,其根源在于市場供需的失衡。 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向春告訴記者,在環評制度改革過程中,環評工程師掛靠問題不易解決,環評機構里面存在較多的環評“掛靠”的人員,由于剛需旺盛,環評“掛靠”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長期存在。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環評工程師的專業性相對較強,此前在環評工程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環保系統內部人員。 為此,在《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中特別明確,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后,直屬單位及其所屬企業的在編和聘用人員,一律不得作為環評專職技術人員參與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工作,不得在環評機構參股。原環評專職技術人員愿意繼續專職從事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工作的,必須與直屬單位及其所屬企業解除人事勞動關系。 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解決環評工程師缺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環評工程師資格考試,吸納更多有熱情和能力的人進入環評工程師隊伍。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