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南海環保產業或將迎來新的春天 |
(時間:2015-11-6 9:28:41) |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規劃”)全文發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規劃》用了空前篇幅部署環境保護工作。 具體而言,《規劃》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其中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同時,《規劃》強調,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有專家表示,在“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環保領域或稱為“十三五”重頭戲。 回望南海,據區環保局的數據統計,南海近年來環保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位于南海區瀚天科技城的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聚集區,目前已經聚集了60家從事環保產業的企業,注冊資金達到10億以上,其中不乏類似碧沃豐這種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 縱觀南海環境保護的這些年,大氣、水、土壤一直是治理重點。更加嚴格的環境治理需求,激活了本土的環保產業市場。隨著“十三五”規劃的提出,南海環保產業或將迎來新的春天。南海環保產業應該如何把握機遇? 筆者認為,首先應提升本土環保服務業,由單純提供環保設備,轉而至提供一整套環保服務。同時,環保產業的發展離不了專業人才支撐。具體而言,即為環保人才提供創業機遇及創新平臺,以吸引更多環保人才留在南海。此外,作為國內首個環境服務業集聚區,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集聚區的平臺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影響力和號召力仍有待提高。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