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八屆五中全會全面貫徹落實環保 |
(時間:2015-11-16 9:48:20) |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近日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發表特別演講,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全國環保系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下一步具體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要求。今日起將連續刊發系列評論員文章,進一步宣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助推“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國合會2015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時指出,“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措施,從環境與發展的視角看,比較突出的有3個方面:一是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二是提出了生態環境質量要總體改善的奮斗目標,三是提出了促進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的六大措施。這為全國環保系統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 全會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理念和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立意高遠,內涵深刻,內容豐富。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獨立成章,體現了黨對所肩負歷史使命的深刻把握,體現了對經濟發展特征的準確把握,對于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綠色發展理念,契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些重要論述,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束縛,將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辯證統一起來。十八屆五中全會獨立成章論述綠色發展,再一次傳遞出我們黨致力于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綠色發展理念,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可以說,沒有生態環境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現實來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瓶頸。綠色發展提供了破解這一瓶頸約束的最佳途徑,既能還清歷史視角下的環境欠賬,也能掃除現實視角下的轉型阻力,更能控制未來視角下的污染增量,確保到2020年實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質量。 綠色發展理念,契合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發展是硬道理,是永恒主題,但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不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太大,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嚴重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正當其時。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一道,綠色發展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方向,成為指導我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甚至是更為長遠發展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對引領經濟新常態將發揮重要作用。能否將綠色發展宏偉藍圖付諸實踐,取決于能否建立起好的制度安排和治理體系,能否立足現實找準切入點、筑牢支撐點、把握著力點。 堅持綠色發展,改革創新是立足點和切入點。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的過程,也是深化改革的過程。今年以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先后發布,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保護督察等6份配套文件同步發布,正在引領執政理念、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向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方向轉變。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轉型是關鍵點和支撐點。與過去注重發展速度和規模相比,經濟新常態下,發展質量和效益成為關注重點。面對下行壓力,一些地方和行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尚顯不足,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還沒有真正轉變到綠色發展的要求上來,導致生態環境污染負荷居高不下。在綠色發展理念下,轉型升級成為必選項,在內生動力和外在壓力的共同作用下,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將明顯加快。 堅持綠色發展,改善環境是引領點和著力點。與末端治理相比,綠色發展將在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衡量綠色發展推進得如何,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能耗有沒有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有沒有降低、生態環境有沒有改善。當前,我國正在集中精力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明確了從總體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奮斗目標,這既有利于正向引領綠色發展,也有利于反向倒逼綠色發展。 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啟幕之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期,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也迎來了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環境保護既大有作為,又負重前行。全國環保系統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對“十三五”的決策部署上來。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就要緊緊把握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改善環境質量既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保護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只有緊緊扭住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才能綱舉目張、有的放矢。要以實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質量目標為引領,精心設計好環境保護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優先解決老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問題。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就要緊緊把握深化制度改革這個重點。全會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的6方面舉措。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第一位的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制定“十三五”環保規劃中去,落實到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中去,落實到加快生態環保體制改革中去,創造條件加快推進落實全會確定的各項改革措施。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就要緊緊把握提升治理能力這個關鍵。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按照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管理現代化思維做好頂層設計,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來說,一要加強環境法治建設,堅持依法保護環境。二要完善環境預防體系,推動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三要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四要改革環境監管方式,提升監測監管執法能力。五要全面推進信息公開,倡導全民參與。 山高愈前行,夢好起宏圖。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要求,全國環保系統要從戰略和全局視角深刻理解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角深刻認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緊緊圍繞提高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朝著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目標奮進。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