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中國為氣候治理做了多大貢獻
(時間:2015-11-30 9:21:25)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基本原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具有強制減排義務。即便如此,中國近年來自主自愿采取減排措施,加大實施力度,并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此外,中國還主動與多國展開氣候合作,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為推動氣候談判注入新動力。
  作為氣候談判的基石,《公約》明確指出,與有義務率先減排的發達國家不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消除貧困為首要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因此發展中國家可根據各自國情,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自主采取力所能及的減緩和適應行動。
  出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以及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擔當,中國近年來在加強本國氣候治理方面頻有“大動作”,對于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大手筆”。
  今年6月,中國正式向聯合國提交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中國還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并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列入“十三五”發展規劃中。
  這份“綠色答卷”成色如何?專家估算,上述60%至65%的減碳目標,意味著2005年至2030年間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率須維持在3.6%至4.1%。而美國和歐盟1990年以來的碳排放強度年均降幅均約為2.3%,低碳轉型表現突出的英國和德國也僅為3%和2.5%。
  世界自然基金會等18個非政府組織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中國的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已超過其“公平份額”,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承諾的目標與其歷史責任和能力不相稱。比如,美國和歐盟的行動目標相當于其應承擔“公平份額”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動目標只相當于其應承擔份額的十分之一。
  中國的努力和決心,讓《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不吝贊美:中國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非常認真”,并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具有榜樣意義。
  除了加強本國氣候治理,中國也沒有忘記其他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應對能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今年9月,中國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不少國家和國際機構對此深表贊賞,認為中國這一舉措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展現了大國風范。
  也有評論指出,與中國相比,一些有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資金支持的國家,只是將原本用于發展援助的資金改用氣候變化援助的名義重新“包裝”,或是開出“空頭支票”。
  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對話,為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的達成做出積極貢獻。
  從去年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到今年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美兩個大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務實合作讓世界驚喜連連。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加強氣候變化對話合作意義重大。
  國際組織“綠色交流峰會”主席戴維˙阿貝爾直言:“中國的行動和中美合作是這兩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最棒的事情。”
  法國外交部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也表示,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約兩個月之際,《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發表傳遞了中美兩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信號,有助于調動氣候談判各方的積極性。
  中國還先后與印度、巴西、歐盟、法國等國家和區域組織就氣候變化發表聯合聲明,通過一系列鄭重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增添新動力。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