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成都市雙流縣環保局:多措并舉 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
(時間:2015-11-30 9:29:43) |
不斷加強,雙流縣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告(2011年第54號)正式授予雙流縣“國家生態縣”稱號,雙流縣成為西部第一個國家生態縣;2011年1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開展第三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環函〔2011〕322號),雙流縣被正式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成為了四川省第一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試點縣。 總量減排 截至10月底,雙流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2010年分別下降5.8%、13.6%;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3條脫硝設施已建設完成,每年可削減氮氧化物排放1400余噸,為“十二五”收官交出優異成績單。 空氣改善 截至10月底,雙流縣空氣質量監測有效天數291天,優良154天,優良率52.9%;PM10濃度均值為122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均值為67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濃度下降了4.7個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了20.2個百分點。 創新工作機制 全市率先實施“三級”網格監管 在眾多的榮譽和成績面前,雙流縣環保局沒有停止繼續奮進的腳步,而是更加銳意創新,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改革,創新健全工作機制,在全市二圈層中率先建成“縣鎮村”三級環保管理體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縣的環境監管體系,對人口相對集中的園區逐步進行網格管理。 雙流縣環保局根據工作實際,提出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建立“劃片包干、定人定崗、定位定責”的監管體系。明確責任歸屬:環保部門履行環境監管的牽頭指導責任,屬地鎮、街履行監管主體責任,組織轄區內環境監管力量。基層環保體系的建立,解決了鄉鎮、街道環境管理失位、缺位狀況,有利于形成快速反應管理機制,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從源頭上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控。 目前,雙流縣環保局已在全縣12個鎮(街道)和1個工業園區設立環保機構,落實了全縣135個村(社區)、135名環保監督員的崗位補貼,真正實現了環保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根”。 狠抓污染防治 強力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 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加快,大氣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為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雙流縣環保局堅持以提升環境質量為核心,多措并舉,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重點企業污染治理、燃煤鍋爐污染清理整頓、餐飲業油煙污染整治、施工和道路揚塵治理等多項專項整治行動。今年完成了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煙氣脫硝改造項目,每年可削減氮氧化物排放1400余噸,創全省之首。 “雙流縣目前污染物總量減排各項目標推進情況良好,今年上半年已通過國家環保部的半年考核。”雙流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最近,在成都市‘四改六治理’大氣霧霾治理推進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的2015年第四次推進會上,由于第三季度雙流縣PM10平均濃度同比降幅最大(20.8%),雙流縣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幅最大(36.1%),雙流縣PM10、PM2.5控制效果最為明顯,獲得了‘大氣霧霾治理’工作通報表揚。” 加強環保宣傳 線上線下互動引領 擴大環保宣傳面 除了環保工作有效開展之外,雙流縣環保局緊跟媒體發展潮流,依托全媒體互動平臺,充分運用傳統媒介和新媒體優勢,以新聞、專欄、廣告等多形式深入宣傳環保知識和法律法規。動員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積極學習新《環保法》。組織舉辦黨政領導干部、環保執法人員、企業法人新《環保法》培訓班,強化環境法治意識。加快環境友好型學校掛牌建設,通過與學校共同開展環境保護系列活動,提高青少年環保素養。 除此之外,縣環保局還充分利用ADC短信平臺,在春節、秸稈禁燃、清明、中高考禁噪和地球日、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大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向市民發送環保短信,積極宣傳環保理念,為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作為西部首個國家生態縣,雙流縣環保局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城市建設的重要位置,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雙流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還將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更加主動地服務全縣重點項目,努力形成政府牽頭、環保主管、全民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新常態。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