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省五市簽訂川東北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協定 |
(時間:2015-12-15 8:51:02) |
日前,四川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巴中五市簽訂了川東北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協定,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構建合作協調框架,建立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防聯控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應急響應、環評會商的協調機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五市高層領導定期會晤機制,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研究決定重大合作事項,商討次年工作計劃。川東北區域各市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和落實聯絡人員,具體組織實施區域聯防聯控工作。出臺年度工作要點,緊跟國家、省大氣污染防治要求,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點,重點解決區域內各城市大氣污染防治中的突出問題。 二是實行聯防聯控,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建立區域信息共享網絡,共同建立健全區域信息數據實時共享平臺和機制,共享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污染源排放、氣象數據、治理技術成果、管理經驗等信息。 開展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川東北各市每年確定并公布重點污染源企業名單,開展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檢查,選取對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影響明顯的秸稈露天焚燒、燃煤電廠與重點工業企業等污染源,組織開展區域聯動執法、同步執法行動,對違法行為形成區域性的高壓打擊態勢。 建立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大項目環評會商機制,對可能影響川東北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火電、石化、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大氣污染重點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會商。會商內容以經依法審查通過的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重點產業環境影響評價等區域性戰略環評為依據,綜合評判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 建立川東北大氣污染防治一體化應急響應機制,聯合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建立健全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在發生重污染以及臨近發生重污染時期進行有效會商;共同對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進行研判,聯合發布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當發生灰霾污染天氣時同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與污染減排措施,共同應對灰霾污染。 三是加快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川東北各市要加快淘汰火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的落后產能,積極推進使用清潔能源,對城區重污染企業實施搬遷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優化工業布局。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 禁止新建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的煤電、鋼鐵、建材、焦化、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中的高污染項目,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的項目,實行1.5倍削減量替代。加快推進重點污染源治理,優先共同控制重點行業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實施區域內燃煤電廠、水泥廠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工程,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突出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快區域機動車燃油油品質量升級,在2015年實現川東北區域全面供應符合國Ⅳ標準的汽、柴油。充分利用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鼓勵在用車更換為純電動等低排放車輛,優先在出租、環衛、公交等公共領域推廣使用,嚴禁環保不達標機動車的轉入。 精細管理,多措降塵,重點抓好建筑拆遷、道路揚塵的治理和垃圾秸稈禁燒及城區生活源的油煙煤煙治理。促進區域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合作,圍繞秸稈“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飼料化”等“五化”利用,開展區域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合作,共同引導和鼓勵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秸稈綜合利用企業間技術交流,為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的引進提供好服務,積極探索和共同推行區域內秸稈綜合利用補貼、農機購機作業補貼、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綠色上網、用電用地、企業融資等經濟政策,促進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