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應對霧霾要“從自我做起” |
(時間:2015-12-25 9:01:33) |
近期,北京市接連啟動了兩次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采取了中小學停課、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應急措施,在重霧霾期間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維護公眾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理解的聲音,表示自己開車的權利受到侵犯、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等。還有人對停駛機動車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排放的那點污染“不算個事兒”,無視限行,照開不誤。 與嚴重的霧霾相比,一個人的污染排放確實是小,但如果人人都這么想,都不執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聚沙成塔,幾百萬輛機動車的污染排放累加起來,就不是小數字了。環保部的相關數據表明,北京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污染物的減排量約30%左右,效果明顯。這正是大家共同努力、從自我做起的結果。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在個別人眼里,往往變成了他人有責、自己無責。面對霧霾,我們更需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努力應對;而不是忙著指責,忙著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出力,而是指望通過別人努力,讓自己毫不費力地享受到清新空氣,那誰還愿意做這個“傻子”?環境又怎能變好? 目前,我國公眾“有環保意識、缺環保行為”的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具體來說,就是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高,但環境保護參與程度低、質量效益低。很多人覺得保護環境理所當然是政府的事、別人的事,沒有自己什么事,甚至還放縱自己的污染行為、浪費行為。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已經發出推動全民“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倡議,將生態文明建設從生產領域,推進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推進到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只有將公眾日常生活、消費環節的一點一滴都變得更加綠色、低碳、環保,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才能早日實現。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