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京津冀生態環!凹t線”劃定 |
(時間:2016-1-8 8:59:19) |
京津冀地區生態保護紅線 空氣質量 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應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水環境質量 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73%。 資源消耗上限 2015年至2020年,京津冀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速度顯著低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煤炭消費總量繼續實現負增長。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用水總量控制在296億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退減率達到75%以上。 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最近一段時期,北方不少地區難見藍天,空氣污染已成人們的“心肺之患”!跋蜢F霾說不”已經不是一個市、一個省的問題,而需要各地協同作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正式發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簡稱《規劃》)!兑巹潯分赋,京津冀地區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嚴重,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2014年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中有8個在河北省,其中PM2.5污染已成為當地首要污染物;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屬嚴重缺水地區;河北省長期超采地下水,導致的地面沉降范圍不斷擴大,主要河流長期斷流,重要濕地逐步萎縮;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7%,永定河、灤河、大清河等部分河段水質呈V—劣V類…… 定生態環保紅線解決“心肺之患”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規劃》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標準,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73%;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用水總量控制在296億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退減率達到75%以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首次規定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的紅線,給出了具體的濃度限值,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將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據監測,2014年,長三角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地區42微克/立方米。這也意味著,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水平將達到當前長三角地區的水平,霧霾污染大幅下降。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表示,《規劃》提出的PM2.5年均濃度目標,是國家提出的新路線圖,是給京津冀區域劃定的紅線。這個紅線的制定,是基于這些年對空氣治理的認識。實際上,具體目標的制定也伴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和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諝膺_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他說,北京目前正在制定到2030年的大氣治理遠期規劃,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制定完成。到2030年左右,北京PM2.5年均濃度應該能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值。 設資源消耗上限助力環境保護 大氣、水等環境質量的改善是目標,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則是著手點。 我國第一階段九城市大氣污染來源解析研究結果顯示,機動車、工業生產、燃煤、揚塵等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主要污染來源,約占85%—90%。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首要污染來源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首要污染來源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方力說,2015年北京燃煤總量為1200萬噸,其中包括300萬至400萬噸散煤。這些散燒煤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煙氣直排,對大氣污染嚴重。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從整個京津冀區域層面看,主要污染源肯定是燃煤。尤其是采暖季,無論北京還是整個京津冀地區,污染主要體現燃煤特性。 據統計,2014年,京津冀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的11.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1.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其中河北省高達88.6%。 為了遏制煤炭的消耗,實現PM2.5年均濃度控制的目標,《規劃》不僅規定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保的紅線,還設定了資源消耗的上限。《規劃》要求,2015年至2020年,京津冀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速度顯著低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煤炭消費總量繼續實現負增長。在限制煤炭消費量的同時,《規劃》還強調了加快清潔能源的發展,規定2017年年底前,京津塘電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占電力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5%,北京市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 調整產業結構從源頭強化管理 專家指出,強化源頭管理,調整產業結構是打贏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因此《規劃》提出,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天津與河北合理承接北京市疏解的相關商貿服務業與制造業功能,產業轉移過程中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制定京津冀限制、禁止、淘汰類項目目錄,并適時更新,淘汰落后產能和壓縮過剩產能。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倒閉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規劃》的目標,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地區基本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以及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北京市重點壓縮水泥產能,控制煉油規模;天津市重點控制鋼鐵、水泥(熟料)產能;河北省重點淘汰10萬千瓦以下非熱電聯產燃煤機組、水泥、平板玻璃等。 環保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彭應登指出,對北京和天津來說,未來的重點是提高減排力度;由于鋼鐵等重工業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北的產業結構轉型相對困難,這也倒逼其迎頭趕上。 既要“一盤棋”又要擔負各自責任 京津冀要想實現《規劃》,只有堅持“一盤棋”的思想,才能破解制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趙鵬高說:“生態建設一體化,需要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考慮區域的差異性和功能性,明確不同生態空間單元的功能,按照區域生態環境效益最大化的需要總體謀劃政策措施!杯h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指出,從措施來看,要統一京津冀地區的環境標準,通過規劃、標準和評估等方面的統一,來實現京津冀地區環境質量改善等;在制度方面,要建立區域環保聯動機制;在法律方面,要推動“京津冀區域污染防治條例”的制訂和落實,實施聯合執法、共同監測等措施。同時他也表示,由于京津冀三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環境管理水平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實現該規劃目標,三省市要共同擔負起各自責任。 除了一體化之外,體制機制創新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保障。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有關負責人說,《規劃》突出了重點工程帶動,提出實施國土生態整治、清潔水、大氣污染防治等一批重點工程。還加強了環保制度的創新,如提出要建立跨區域的排污權交易市場,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結合當前改革形勢,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資機制,積極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 農經司副司長方言指出,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方向是建立區域間橫向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搭建區域生態協商平臺建立市場化補償模式。此外,要通過監測系統建設完善考核評價制度,讓生態環境任務一步步落到實處。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