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西環保“督政”見成效 |
(時間:2016-2-25 9:45:00) |
督政,是2015年廣西環境保護最為鮮明深刻的印記。 2015年5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通過媒體公開了14個設區市存在的101個突出環境問題和污染減排整改工作責任主體。“5·18”通報迅速在全區掀起了一股環保風暴,拉開了廣西環境保護從“督企”轉向“督政”的序幕。 自治區環保廳廳長檀慶瑞表示:2015年我們創新環境監管模式,由單純“督企”向綜合“督政”轉變,將各設區市101個突出環境問題在主流媒體上公布,向各市遞交“問題書”,并定期公示整改情況。此舉引起廣西各市高度重視,出重拳、下狠招解決突出問題,改善環境質量,構建“黨委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大環保監管格局。僅用半年時間,完成問題整改41個、正在整改60個,得到環保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環境質量改善了 2015年,廣西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并位居全國前列,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39條主要河流72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3.1%,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9%,縣級城市為93.7%;近岸海域海水一、二類水質占90.9%,同比上升9個百分點;地下水位動態變化平穩,水質總體優良;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良好,達標率總體上升。 污染減排完成了 從自治區層面到各市縣,上下擰成一股繩,向完成減排目標發起沖刺。僅污水直排口截污一項,2015年年初全區共排查出1219個,2015年年底,廣西已經完成740個城市建成區內生活污水直排口的截污工作,一年內就還了六成過去幾十年欠下的舊賬。截至2015年底,“十二五”全區各級財政及重點企業累計投入160億元,實施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減排項目3818項、二氧化硫減排項目250項、氮氧化物減排項目231項,完成目標責任書項目167個,生活污水日處理量達到365萬噸,較“十一五”末增加130萬噸,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能力建設加強了 兩年來,全區共計投入基層能力建設資金3億元,增加執法設備6000多臺(套),舉辦專業培訓122期,培訓1.7萬多人次。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的移動執法系統,全區環境監測網絡和自治區、市二級環境應急反應體系基本建成,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提高,野外生態監測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14個設區市全部建立固廢監管機構,省市兩級固體廢物管理人員編制人數位列全國第四、西部地區第一。廣西重金屬監測裝備水平跨入全國先進行列。 服務經濟進步了 大幅下放環評審批事項,主動送環評服務下基層、進企業,走遍了14個設區市、所有工業園區和重點企業。組織項目業主培訓和環評管理人員大練兵,積極推進環評脫鉤改制工作,妥善處理環評審批歷史遺留問題。大力培育環保產業,全區環保企業、從業人數、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快速增長,涌現出包括博世科、綠城水務、升禾環保等上市企業。 環境安全實現了 2015年緊扣“監管執法”主題,全區共查處案件1250件,處罰金額達1.29億元,比前4年的處罰金額總和還翻了一番,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企業,維護了環境安全。2014、2015連續兩年實現全區無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守住了環境安全底線。 截污 全區已經完成740個城市建成區內生活污水直排口的截污工作,一年內就還了六成過去幾十年欠下的舊賬。 經過近年來的環保工作實踐,廣西已經具備全面治污、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的基礎和條件。2016年,廣西全面治污行動有三大目標,推行六步工作法,將圍繞“三個十條”開展,啟動全面治污新征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