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煙花燃放趨理性是重視環保的體現 |
(時間:2016-2-25 9:52:23) |
春節燃放煙花爆竹,在我國已有幾千年來的歷史,但這一傳統習俗被各種禁令所改變。目前全國實行禁放的城市有138個,限放的城市536個。蘭州屬于限放的城市,今年春節期間大家感覺到,燃放煙花爆竹的比往年明顯少多了,污染減輕了,過年相對清靜了,取而代之的是春晚守歲、文化廟會、微信拜年等新年俗,人們在濃濃的年味中度過新春佳節。 燃放煙花爆竹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在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地廣人稀,過年為增加喜慶氣氛,便燃放煙花爆竹,有意制造一些響聲,是人們的樸素愿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進入了工業文明,特別是人口稠密的城市,環境污染日益加重,已不適合燃放煙花爆竹。早些年由于大量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人身傷亡事故屢見不鮮,燃放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破壞尤為嚴重。通過長期的宣傳教育,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燃放的危害性,原本一種吉祥的習俗演變為陋習,禁放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各地陸續出臺了禁放令,嚴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遇冷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當綠色、環保、節儉、文明成為時代的主題,燃放煙花爆竹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就顯得格格不入,禁放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當然凡事都有個過程,當習俗遇上春節,是允許燃放還是禁止燃放,一直以來爭議不斷,有些地方干脆一禁了之,然而由于執法不到位,禁放令成了一紙空文。中國人燃放煙花爆竹象征著吉祥喜慶,過年沒有煙花爆竹的烘托,感覺缺少了年味,一時之間解禁的呼聲又空前高漲。為迎合人們愈來愈強烈的要求,不少城市又打破禁令,哈爾濱、杭州、濟南等106個城市的禁令,在持續了短短數年之后就又解禁了,北京也由禁放改為限放,但像廣州、深圳還一直保持著禁放的規定,到底是“禁”還是“限”,具體操作還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而定。不過由“禁”改“限”,體現了城市人性化的管理,不因噎廢食,不搞一刀切。 由“禁”改“限”,限定時間、局域、地點,合理燃放,既適當增加了節日氣氛,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又能較好的保護環境。任何事情都要理性對待,要照顧社會各方面的關切,循序漸進抓禁放,水到渠成,燃放的人自然就少了。限放令出臺后管理須跟上,公安、消防、街道等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限放的規定抓好落實,管控好煙花爆竹的運輸、儲存、銷售,管控好節日期間的燃放。蘭州市今年由于管控到位,市民支持配合,限放令執行的比較好,除了規定時間少量燃放外,節日里大部分時間都很清靜,很少聽到爆竹的炸響聲,蘭州藍一直是我們驕傲的顏色。隨著人的文明素質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煙花爆竹降溫是情理之中的事。時下遵守限放令已成市民的自覺行動,不倡導燃放的人越來越多,從煙花遇冷不難看出人們對待燃放的態度愈來愈理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