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陜西省興平市四項措施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
(時間:2016-4-20 9:50:49) |
今年以來,興平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重大的民生,強化責任落實,健全監管機制,積極建立科學規范的環境保護工作體系,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建立責任落實長效機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科學制定《興平市各級政府及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夯實政府及部門環保責任,確保各個環節有人管、有人抓。環保系統建立從領導到同志包抓重點領域、重點企業責任體系,鎮辦和企業成立環保專門機構,實現治污減排點對點、網格監管全覆蓋。嚴格項目審批,緊盯“十三五”實施的重點項目,做到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建立企業主體責任機制。年初與轄區企業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落實企業環保責任和任務,通過培訓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增強企業環保自律意識。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钡脑瓌t,職能部門加強合作,依法督促企業執行節能環保規范,規范內部管理,通過改善生產工藝、使用先進技術,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建立環境保護投訴平臺,轄區國控企業全部在咸陽環保網上進行公開公示,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倒逼企業履行環保責任。 建立環保能力投入機制。在經費投入上,將環保投入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拿出800萬元作環保建設專項資金、每月拿出200萬元支補污水處理費;加強排污費征收,發揮排污費杠桿作用。在監測能力上,完善市環境監測站技術裝備,滿足環境監測需求。在監察能力上,配備監察辦公用房和執法儀器,對20多家重點企業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實現即時監控。 建立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定期開展環保執法人員法律法規政策教育,努力鍛造一支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管理隊伍。深入開展新《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通過典型違法案例講解,讓企業和個人樹立不敢違法和不能違法的環保意識。完善環境保護應急預案和執法監管機制,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管得住、有效果。開展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加大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查處,限期整改,特別是重點加強涉重、涉氯、涉放射源、涉危廢和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整治,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震懾一片,確保環境安全萬無一失。 目前,該市先后投資3.43億元建成了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和紡織園污水處理廠,興化、興包等21家重點企業完成投資6000萬元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廠),臺玻等6家企業投資7350萬元完成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提標改造,陜柴、華特等5家企業投資2800萬元實現了煤改氣,雙匯集團投資20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連續三年投資近4000萬元實施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切實增強治污減排能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