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推進全球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
(時間:2016-5-30 9:20:50) |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23日至27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在持續5天的會議中,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約2000名代表出席會議,商討關乎全球命運的環境問題。觀察人士認為,過去幾十年,人類在保護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全球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改善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肩負的重任。取得積極進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人類在環境保護領域取得諸多進步,使人類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也使人類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方面獲益匪淺。1990年至2015年間,世界各地有21億人的環境衛生條件獲得改善,全球提前5年實現了將缺乏可持續的安全飲用水人口比例減半這一千年發展具體目標。近100種臭氧消耗物質被棄用,這意味著到2030年每年將有多達200萬人因臭氧層趨于恢復而免患皮膚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認為,過去十年,人類在追求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各國政府在政策、融資及監管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推動了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此次大會還向世界推介了一些國家在促進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方面的成功經驗,其中包括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中國通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念取得巨大成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城鎮節能建筑面積達105億平方米,約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38%。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在2011年至2015年間增長了45倍。施泰納說:“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類似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了借鑒。”環境形勢嚴峻雖然環境保護受到越來越多國家重視,但全球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顯示,2012年,估計全球有1260萬人的死亡與環境惡化有關。當前,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每年高達700多萬。此外,全球還有24億人仍在使用未經改良的衛生設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顯示,自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與天氣有關的災害已導致60.6萬人死亡,受傷、無家可歸或需要緊急援助的人數以億計。施泰納說:“地球生態資源的消耗以及人類污染的增加,使我們為健康和福祉付出的代價日益增加。”面臨多重挑戰全球環境形勢嚴峻,是由人類發展道路不完善、戰爭和沖突等多種原因導致。如何從根本抓起促進環境保護,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大挑戰。在本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專門舉辦了關于戰亂和環境問題報告會。報告會認為,戰亂國家喪失了環保能力,其環境問題更加嚴峻,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更容易受到環境問題侵害,導致人口死亡率更高。例如,在西亞和中東等地區,持續的武裝沖突和大量難民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曾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擔任過律師的卡爾·布魯赫在此次大會期間表示,不斷增加的難民,對人類環境造成挑戰。布魯赫表示,現在很有必要采取措施,緩解一些國家面臨的沖突和貧困問題,以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發展,進而解決環境問題。此外,如何進一步推動各國落實有關解決全球重大環境問題的多邊協議、共同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依然存在很多困難。目前,全球在環境治理方面已通過一些多邊協定及官方文件。例如,關于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和《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等,但這些協議在落實中面臨困難。聯合國環境署科學家彼得·克肖說:“我們要把環境保護納入到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議程中來。”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