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不應將霧霾列為法定氣象災害范疇
(時間:2016-7-15 9:28:51)
  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引起各地關注,尤其是PM2.5。北京近日擬立法將霾和暴雨等一同列入氣象災害范疇,看似為治霾提供了一層法治保障,實則混淆了不同性質的問題,對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危害甚大,對此,須有深刻清醒的認識。
  積極治霾,多重路徑探索無可厚非,但將霾納入氣象災害的范疇,是對霾進行歸類的定性判斷,存在諸多不妥。不僅沒有客觀反映霾的本質,也不利于大氣污染的根本治理。
  氣象災害,其前提是自然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霧霾的形成雖是人類活動與不利的氣象條件綜合導致,但毋庸置疑的是,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粗放的發展方式,是人為因素所致。“人禍”怎能等同于“天災”?
  根據有關解釋,此次立法讓霧霾期間臨時交通管制、錯峰上下班、停工停課有了法律依據,好處頗多。而事實上,這些好處恰恰掩蓋了其危害。而且,從長遠來看,從綜合來看,這種危害遠遠大于這些好處。
  將霾列入氣象災害,容易誤導人們對大氣污染的正確認識,混淆污染與氣象的概念。認為霧霾同暴雨、寒潮等氣象災害一樣,具有人為不可控性。這無疑加劇了“治霾只能等風來”的錯誤認識。
  這種認識和導向,容易導致為治霾不力找“借口”,削弱治霾的主動性。環境治理本就任務艱巨、千頭萬緒,掛上“氣象災害”的名,給人一種“天不遂人愿”的印象,容易導致一些人治霾的壓力變少,責任變少,努力也變少。一旦治霾不力,有天氣來“扛”,相關追責也會難以順利展開。
  應對霧霾,所采取的應急措施和氣象補救對于治霾只是輔助作用,治標不治本。如果不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再多的“天幫忙”以及臨時措施也無濟于事。這種將霧霾作為天災而忘了“人禍”的錯誤傾向尤其需要警惕。
  應該看到,霾污染已經成為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心肺之患。加快治理霾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需要政府、企業、公眾攜手努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在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唯有從根本上、源頭上著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霾的發生。
  立法是件嚴肅的事情,其首要前提是要厘清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尤其是對于霧霾這種影響范圍廣、公眾關注度高的問題。對于霧霾的成因、治理,立法方面稍有不慎就會產生錯誤的引導,既影響人們對霧霾的認識,也干擾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必須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否則即使初衷再美好,恐怕結果也會事與愿違,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上虞市年處置九千噸危險廢物項目試生產 
  “來”時是危險廢物,“走”時成水蒸氣等可排放煙氣。近日,在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上虞眾聯環保有限公司新建年焚燒處置9000噸危險廢物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今后在這里,危險廢物將找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