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瑞典:建立全民共同環保的政策體制 |
(時間:2016-8-12 9:45:43) |
綠色國際經驗 作為目前世界典型的福利國家,瑞典在人們的印象中,除了富裕穩定的生活外,讓很多人心馳神往的在于其空氣清新,自然宜居的環境。 這個國土面積僅45萬平方公里的北歐國家,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世界矚目。然而,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瑞典一度遭遇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森林砍伐一空,水域污染,垃圾遍地。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瑞典現在的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健全的環境治理政策 究竟是什么讓瑞典的環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主要還是得益于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環境政策法規的健全。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1972年聯合國第一個環境大會在斯德哥爾摩召開后,瑞典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長期致力于環境保護和生態改善,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清潔能源利用等領域擁有一批世界領先的技術。瑞典能源供給50%來自核能,30%以上來自生物能,區域供熱90%來自可再生能源。斯德哥爾摩是2010年首屆歐洲綠色首都獎得主。 瑞典早在1964年就頒布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到1999年,瑞典將歷年制定的15個不同領域的環保法律進行了合并、綜合、修改、增加,正式出臺了綜合性的《國家環境保護法典》。新的法典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所有單位、個人的環保責任和義務。為了保證法典的實施,瑞典在全國5個區域設立了環保法庭,同時還設立了國家環保最高法庭,專門審理環保案件,監督法典執行,并積極鼓勵公眾監督參與環境保護。 為了保證執法,瑞典早在1967年就成立了國家環境保護局,1990年又成立了環境保護部,環保部門正式進入政府內閣,使環境保護在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目前,瑞典環境保護部下設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國家化學藥品管理局兩個機構。環保部主要職責是制訂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和擬定環保法律,環保局則側重于法律、政策的貫徹執行和管理工作,而化學藥品管理局則專門負責化學藥品的監測及監督管理。瑞典各級政府的環保機構也十分完備,21個省級政府,289個區(地方)政府都有專門的環保工作部門,目前,環保部有工作人員160人,國家環保局和化學藥品管理局共有630人,省級環保部有700多人,地方環保衛生委員會共有1500多人。 稅收政策也是環保政策的重要部分,瑞典1957年開始對燃料征收一般能源稅,從1984年起對使用化肥和農藥進行征稅,從1990年開始對能源征收增值稅,稅率為能源價格的25%。目前,瑞典的環保稅費有70多種,家庭要為垃圾買單,企業要為廢氣排放繳費,使用不同的汽車燃料需繳納不同稅費等。瑞典政府鼓勵購買清潔燃料車,凡購買一輛環保汽車,政府獎勵1萬克朗。 激發全民的環保意識 現在,瑞典森林已經實現可持續循環,樹木可以按規定砍伐,被列為綠色能源的一種;水域治理效果顯著,江河湖海隨處可見供大家游泳的沙灘;至于垃圾處理,也是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實施和堅持,人們漸漸養成現如今的好習慣,垃圾分類深入人心。瑞典政府甚至喊出了“瑞典零垃圾”的口號。 瑞典的生態教育是從學校抓起的,在瑞典《義務教育學校大綱》的16門課程中,有9門涉及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要求。同時,積極推動全球的水生態宣傳,倡導節約用水。1991年以來,瑞典每年舉辦旨在關注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水投資和減少貧窮的世界水周活動,由瑞典國王或王儲向全球對水問題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或政府官員頒發斯德哥爾摩水獎,激發全民對生態環境的熱愛和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良好文明行為。英國為了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給超市食品標上“碳足跡”標簽,讓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查看商品從加工到銷售二氧化碳排放量,選擇綠色購物方式。 瑞典自1990年以來,十分注重環境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超過4000家企業活躍在環境技術領域,其中超過1000家企業的環境技術對外出口。在環境技術領域,營業額最高的是廢物處理、能源與氣候產品,出口最多的是廢物處理、能源與氣候及水凈化產品。 多年來,瑞典環保工作者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基本指導思想:一是污染者付費原則,即規定污染企業采取環保措施,自行解決防治費用;二是小心原則,即排放到環境的物質,如果有足夠的理由證明或懷疑其物質對環境會產生影響,或者企業不能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對環境不會造成影響,就要對這種排污行為加以約束和控制;三是最先進原則,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盡量采用當前最先進的治理技術;四是替換原則,即盡量使用對環境影響小的物品;五是自然和人的忍受能力原則,充分考察環境容量。 政策目標明確管理體制完善 總的說來,瑞典的環境治理政策特點較為鮮明,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其環保目標明確,管理體制完善。 當地政府提出,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能用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為此,他們提出了16項環境質量目標,要求在2020-2025年實現這些目標。為合理評價這些目標,他們提出了綜合指標測量法。瑞典以前采用綠色GDP核算,但在實踐中,他們發現綠色GDP很難精確計量環境損失,因此他們改用綜合指標測量法。其基本思路是設立不同指標度量經濟發展和環境損失,然后給指標賦以不同權重,得出總指數,用該指數判定福利水平。 為實現目標,政府已形成了一套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的管理體制。議會負責環保法律的制定,環保部負責實施,其他部門參與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他們在環保部設立了環保協調辦公室,負責加強各部門在環保事務的協調。 第二,瑞典政府采用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引導企業注重環保。 在法律方面,瑞典已經制定了一整套環保法規。由于環境方面的法律糾紛涉及較多技術性問題,他們成立了特別的環保法庭。該法庭由司法人員和專門的技術人員共同負責案件審理。 在經濟方面,政府通過征收排污費、排污權交易、押金制度等手段引導企業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在引導企業注重環保問題上,瑞典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提出了全程產品策略。該策略突破了傳統的末端治理思路,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直至消費的全部階段都考慮環保問題。政府通過綠色采購、授予采用該策略的企業環保標志等措施鼓勵企業采用該策略。 二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治理社區環境。由于環保投資大,企業有時無力承擔,就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Hammarby社區是這種做法的代表。該社區以前是斯德哥爾摩堆放垃圾的場所,后政府決定將該地區做成環保的樣板社區。由中央政府出資,將近50萬噸的垃圾運到瑞典中部的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然后由斯德哥爾摩市政府負責該地區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由市政府將該地區分成若干地塊對房地產企業招標,中標企業與市水務公司聯手,共同建造環保型社區。社區在建筑材料上大量采用環保材料;大量采用風能、太陽能發電;生活垃圾由社區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處理后的生活垃圾一部分變成沼氣,供給該地區居民做飯,另一部分變成有機肥。 第三,企業推出大量環保產品,環保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環保重點是將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為企業的經濟成本,因此,企業是環保的重要主體。目前,瑞典企業界逐漸把環保看作是企業成長的機遇,推出大量環保產品。農民紛紛種植綠色農產品,雖然其價格比國外農產品貴,但很受市場歡迎。除了大企業外,很多中小企業從事環保產品生產和環保技術研究。瑞典目前正逐步推廣沼氣汽車。沼氣來自于垃圾廠處理的垃圾。政府規定,所有生產的汽車要既可用汽油、也可用沼氣作燃料。 第四,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環保。瑞典有不少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民間組織。有些組織的社會影響力相當大。像瑞典自然保護協會,大部分公民都是這個協會的會員。該協會在推進社會重視環保方面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政府在抓環保時,還注意從學校入手,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最后,注重國際合作。由于瑞典國土面積不大,鄰國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很容易影響該國,因此政府很早就意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1972年,斯德哥爾摩承辦了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近年來,這種國際合作越來越頻繁。他們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項目合作時,有意識地將環境治理與消除貧困聯系起來,治理環境的過程就是脫離貧窮的過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