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東省空氣污染治理重點將轉向臭氧 |
(時間:2016-9-26 9:20:31) |
昨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將于近日印發實施。廣東“十三五”對環境治理將從原來的注重減排轉向環境質量改善,空氣污染治理重點逐漸轉向臭氧,城市河涌黑臭水體未來治理得好不好也將由市民說了算。 空氣:減排VOCs和氮氧化物 “ 十三五 期間,珠三角將打造國家級綠色發展示范區,而 十三五 的工作重點將轉向環境質量改善,這是一個理念的重大轉變。”負責編制該《規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永波介紹說,未來廣東空氣污染治理重點更多轉向治理臭氧,“珠三角臭氧一直在升高,來源復雜,目前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未完全找出根治方法。” 據悉,可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會在光照下形成臭氧,成為生成“元兇”,因此對兩者的減排至為關鍵,“我們已經在汽車、家具、印刷、制鞋、集裝箱等5個行業推行了VOCs排放標準,未來還將納入生活服務、電子元件制造、化學藥品原料制造等9個行業,一共達到13個,而且 十三五 將會把VOCs納入污染物減排總額體系,設定一個減排總數作為目標。” 水:治理成效將由市民評價 今年,城市河涌黑臭讓居民們反映強烈。張永波說,“治水難度挺大,廣東不像北方的很多地區,被一條很大的河流穿過或環繞,南方水系發達,有成千上萬條河涌,這些河涌以前沒有納入水功能區的區劃,因此也沒有相對應的考核體系標準,但這個跟市民生活直接相關,尤其從公布數量來看,廣東的河涌是全國最多的,還受潮汐影響和涉及到水閘調度等問題,確實治理較難。” 張永波介紹,未來市民可以向城建部門舉報投訴身邊發現的黑臭水體,黑臭有沒治理好、治理好不好也將由市民說了算,納入市民評價作為考核。 廣東“十三五”要達到的目標 空氣 到2020年珠三角各市(區)空氣質量全面穩定達標,深圳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力爭達到25微克/立方米,廣州、佛山、肇慶、東莞市及順德區PM2.5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其他城市PM2.5年均濃度不高于2015年水平;廣州、珠海、佛山、江門、肇慶、東莞市及順德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以上,其他城市優于2015年水平。 水 公布城市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系統推進黑臭水體環境綜合整治。到2017年底,廣州、深圳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地級市建成區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