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重點治理高污染排放車 |
(時間:2016-9-28 8:13:19) |
監測數據表示,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560萬輛,每年向大氣中貢獻的污染物達50萬噸左右。在4-9月非采暖季,北京大氣中污染物約40%以上來自機動車排放,機動車污染治理成為大氣改善的關鍵環節。 560萬輛機動車中,如何抓住“關鍵少數”?接下來還會有哪些舉措?此外,采暖季將至,北京又將進入重污染高發期。應對重污染北京今年作了哪些準備?為此,記者對話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聽他描繪北京機動車治理的路徑圖,以及重污染應對策略。 近三年治理工程是前10年總和 記者:大家都知道秋冬季節是重污染易發時段,現在北京已經進入秋季,這個秋冬季我們怎么應對重污染? 于建華:重污染的產生與兩個條件有關,第一是排放量大,第二是不利氣象條件。針對秋冬季的空氣重污染,我覺得還是在兩個方向做工作。 針對排放量大的事,一定是個長期減排的過程。應該說,近3年是北京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最大、措施最豐富的三年,全市組織實施完成的重點治理工程是此前10年的總和。3年來,北京共壓減燃煤1100萬噸,退出污染企業1006家,2011年至2015年全市淘汰老舊機動車183萬輛。 第二個短期來說,遇到不利氣象條件,還是會有重污染的發生,根據社會各界征求到的意見,我們也在抓緊修訂重污染應急預案,在重污染來的時候,通過采取應急措施,達到對污染削峰降速的目的,這是短期應急措施。 記者:今年已經過去了近10個月,重污染的情況如何? 于建華:截至目前,今年的氣象條件應該說比較有利。特別是在1月至3月15日的采暖期內,70多天里沒有發生較嚴重的空氣重污染過程。 截至今年8月底,已發生的重污染14天,其中1月1日至3月15日期間發生空氣重污染8天,同比減少3天。 記者:北京正在修訂重污染應急預案,應急措施是否會比之前力度更大?哪些方面會加強? 于建華:原則上要在保持應急措施力度不降的前提下,強化高污染排放機動車管控措施,同時優化調整中小學、幼兒園停課措施,進一步優化完善工業企業、建筑工地停產、停工等措施。 今年18.9萬戶實施煤改清潔能源 記者:9月中旬,張工副市長向人大作報告時曾表示,針對pm2.5污染水平仍然較高的問題,市政府將采取“超常規”措施防治大氣污染。大家比較關心,會采取哪些“超常規”的措施? 于建華:今年的一項重大舉措應該就是平原地區散煤的治理,今年全市有463個村在整村進行煤改清潔能源。 過去核心區的煤改清潔能源,從2003年開始做到2015年東西城基本無煤化,共改了31萬戶,加上其他區域改造的7萬戶,也就是說過去十多年全市煤改清潔能源一共改了38萬戶,而今年,463個村一年就要改掉18.9萬戶,可見力度之大。明年,在這方面可能還有更大的力度。 記者:如何把控好治理的方向,讓治理效果最大化? 于建華:大氣污染防治,從認識到舉措,都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應該說,我們所有的相關政策,也正是基于各種監測、研究的成果。 就PM2.5來說,在2013年,我們在全國率先對PM2.5來源進行解析,公布了各自份額,發現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是北京PM2.5主要來源,所以這幾項被列為治理的重點。 現在,進一步研究,從季節上來說,采暖季壓力最大,因為氣象條件不利,容易疊加重污染,所以我們現在重點措施,鎖定冬季,也鎖定燃煤。在非采暖季,機動車是治理的重點。從全年來看,非采暖季的時間較采暖季要長,所以全年來看,機動車污染治理始終不能放松。 國一、國二車將成治理重點 記者:機動車污染究竟有多大? 于建華:截至2015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560余萬輛。從排放總量看,560萬輛機動車年排放污染物約50萬噸左右,其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分別占大氣排放總量的86%、56%和32%。 在PM2.5本地來源中,從全年看機動車排放貢獻率占比31.1%,其中非采暖季機動車排放更是達到本地源排放的40%以上。同時,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也是造成夏季午后出現臭氧超標的主要因素,特別是氮氧化物,有56%來自于機動車。 記者:這么多年,北京如何控制機動車污染? 于建華:首先就是不斷提標升級,提高新車排放標準。北京市分別于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和2013年率先在全國執行了機動車國一、國二、國三、國四和國五,每次執行新標準均提前全國2-3年。 與機動車標準同步,油品質量對于機動車排放至關重要,油品質量的提高不但保障了新車的正常使用,還使得全部在用車污染排放同步大幅度削減。自2004年起,北京市制定并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油品標準,分別于2004年、2005年、2008年、2012年率先在全國實施了第二、三、四和五階段地方油品標準,領先全國幾個檔次。 另外,機動車污染防治還有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于高污染排放車的末位淘汰。 記者:怎么定義哪些車是高污染排放車輛? 于建華:高污染排放車是一個相對概念,它的主要特征是在現有機動車結構內排放標準低,年頭多、里程長、車況差、污染重,這部分車輛雖然在機動車總量中占比不高,但其污染排放占比較大,因此成為重點治理對象。 2014年底,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基本淘汰了黃標車。因而在北京市目前機動車結構中,國一、國二排放標準車輛隨之成為治理重點。今年北京老舊車的淘汰任務是20萬輛,目前已經淘汰了24.7萬輛。 記者:現在北京國一、國二車有多少? 于建華:目前,北京市輕型汽油車保有量為504萬輛,其中國一、國二排放標準車輛共約53萬輛,占比10.4%,但其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卻高達40%,揮發性有機物占比達30%。按照單車排放因子計算,對于同等使用強度的車輛,1輛國一車排放的污染物相當于5輛國五車的排放,1輛國二車排放的污染物也3倍于1輛國五車的排放。 “疏堵結合”淘汰高排放車 記者:怎么促使車主“棄舊換新”? 于建華:我們采取的方式是“疏”、“堵”結合。首先是“疏”,通過不斷提標,提供更干凈的車和油,讓市民有選擇。同時,出臺經濟激勵政策,對于淘汰更新高污染排放老舊車的車主給予鼓勵,優化全市車輛結構。 其次是“堵”,主要是限制使用。比如,北京對黃標車的淘汰過程中,就采取了限行的手段,限行由內向外不斷擴大,極大地促進了黃標車的更新淘汰。 記者:限行會一下子就完全不讓上路了嗎? 于建華:這是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以黃標車為例,也是經歷了多個階段。2003年,首先限制黃標小客車在二環路內行駛;2008年奧運會期間全市禁止黃標車行駛;2009年將黃標車限行范圍擴大到六環路內;2014年,禁行范圍由六環路(含)以內道路擴大至遠郊區縣城關鎮主要道路;2015年12月20日起,黃標車全天禁止在北京行政區域內行駛。 今后,北京將進一步突出高排放車治理,研究制定對高排放車污染控制措施,并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進一步加大力度。 記者:對高污染排放車輛限行是否于法有據? 于建華:以設置低排區等方式限制高污染排放車輛行駛,實施末位淘汰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目前歐洲多個國家對高排放車的限制措施已經升級至“歐三”標準車輛。倫敦、新加坡、米蘭、柏林、慕尼黑等國家和地區均采取設立低排放區的方法限制高污染排放車行駛,取得很好的治污效果。 上海市已在全國率先從2015年4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起,分別實施了國一汽油車和2005年前注冊的國二汽油車外環路內禁行,并將于今年下半年將國一汽油車禁行范圍擴大至郊環內。 2014年底,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基本淘汰了黃標車。因而在北京市目前機動車結構中,國一、國二排放標準車輛隨之成為治理重點。今年北京老舊車的淘汰任務是20萬輛,目前已經淘汰了24.7萬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