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我國土壤污染的預防優于治理
(時間:2016-10-12 10:07:05)
  無論是農用耕地還是城市建設用地,人們對“腳下的環境”的關注度都在提升。當前最急迫的是預防和控制新的污染產生。預防優于治理,并不是說治理不重要。大面積的土壤修復治理是個世界性難題,其復雜性和投入遠大于空氣和水。土壤污染防治要在保護土壤的基礎上,分類合理利用土地,并不是要不計成本、不講科學地全部實現土壤污染修復
  日前,一則北方某縣含鎘小麥去向的消息廣受關注。當地環保部門回應,一些農地確實受鎘污染,但生產的小麥已被政府定向收購、未流入市場。南方某地學校環境事件的調查結果也于日前向社會公布。顯然,無論是農用耕地還是城市建設用地,人們對“腳下的環境”的關注度都在提升。
  我國土壤環境的歷史欠賬遠比大氣和水體多,土壤污染又是隱秘卻危害持久的一種污染。嗆人的霧霾、變色的河水意味著大氣和水污染的存在,而一般人很難從外表分辨出污染的土地。農用耕地污染通過農作物間接危害人體,而建設用地“毒地”問題則危害人居環境。因此,對待土壤污染事件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很有必要。
  態度要堅決,手段要科學。筆者認為,土壤污染的預防要優于治理,當前最急迫的是預防和控制新的污染產生。對于未污染土壤要防患于未然,通過政策調動全民參與預防。同時,對各地土壤污染情況摸底,采取不同的措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逐步減少存量污染,最終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和“腳下的安全”。
  預防優于治理,并不是說治理不重要。大面積的土壤修復治理是個世界性難題,其復雜性和投入遠大于空氣和水。治理越難就越凸顯防控的重要性。如果不切斷污染源,治理污染就會事倍功半。土壤污染防治難,因其可遷移和稀釋能力弱。幸運的是,土壤又與空氣、水不一樣,人并不直接消費。而健康的土壤本身就是個生態系統,可以降低和分散污染風險。因此單純的土壤修復是最末端和不得已的防治方式。
  今年5月“土十條”的出臺,預示著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理念的轉變,從一刀切的指標控制到強調風險控制的綜合防控。土壤污染防治要在保護土壤的基礎上,分類合理利用土地,并不是要不計成本、不講科學地全部實現土壤污染修復。土壤的環境風險取決于用途,對應不同的精準治理手段。不計用途的全面土壤修復即使在發達國家也做不到。
  以耕地重金屬污染為例,全面修復面臨的難點很多,有的成本高,如用客土法等修復一畝要花費上百萬元;有的時間長,如植物吸收重金屬方法需要上百年時間。事實上,對于污染程度較輕微的,可以調整種植結構,種植不吸附重金屬的林木;對于污染特別嚴重的,可以實行風險管控,休耕退耕或生態移民等。
  落實“預防優先”的理念,首先要摸清土壤家底。此前,我國已開展過土壤污染的幾類專項調查和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總體調查,初步掌握了基本情況。但調查的精度有限,土壤污染的具體分布及其環境風險、作用機制等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要建立土壤環境質量預防機制、完善土壤環境監管體系。
  摸清了底數,治理的錢從哪里來?北京大郊亭地塊是個成功案例。該地塊曾是化工重鎮。化工廠搬遷后,修復工作啟動。多家企業三年里投入近10億元,修復面積超過1500畝,此后建起了林立的高樓。其成功之處在于該土地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價值。這雖是個案,但啟示我們,“誰污染誰治理、誰投入誰受益”的污染防治一般原則對土壤污染依然適用。
  土壤污染防治要久久為功,需要有全局觀念,離不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參與,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在責任主體上,應該將“防”的主體落實在公眾和用地主體上,“治”落實到修復企業和責任主體上。而無論“防”或“治”,政府都要發揮主導作用并對無法明確責任主體的歷史欠賬兜底。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確保實現“十 
  7月1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到省環保廳調研。這是趙克志在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參觀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展示,詳細詢問設備應用情況。   7月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