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環保產業亟須打造服務品牌 |
(時間:2016-10-26 9:10:53) |
“過去15年,我國市政污水行業發展非常快。2000年,我國擁有污水處理廠400多座,今天發展到4000多座。污水處理率已經從30%多提升到90%多,污水處理能力從2000多萬噸/日發展到2億多噸/日。”在日前召開的2016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認為,未來5到10年,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將涌現20至30個服務品牌。 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陳明吉表示,當前環保問題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是水務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污水污泥行業在經歷了近30年的市場化變革后,已占據環保行業的半壁江山,在污水處理行業低價競爭、污泥后端處置依舊堪憂的大背景下,在監管趨嚴、效果導向的大時代下,污水污泥處理行業實施供給側改革,實現全行業向產品化、品牌化轉型勢在必行。”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說。 在全行業轉型的背景下,水處理行業仍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低價競爭,造成了行業內惡性競爭的怪圈;其次是規模和品牌錯位,行業門檻低;同時,產品的同質化,也讓行業內未能出現品牌企業。”傅濤表示,隨著環境監管的日趨嚴格以及對于環保效果的日趨重視,環保產業正在從原來的工程時代、項目時代,進入產品時代和品牌時代。 傅濤表示,在產品時代,企業要實現服務全環節的標準化,讓服務效果具備一致性和穩定性,讓服務過程具備連續性和流程化。要在排放標準、建設標準,以及運營和管理標準上,在每一個環節都實現產品的標準化。目前,水處理行業的產品化基礎已經基本具備,“設施建設規模化、環境服務專業化、技術供給專業化、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化,已經讓我國水處理行業有了向更高層次轉型的基礎條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