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快遞包裝將何去何從? |
(時間:2016-11-16 10:52:37) |
“2015年快遞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繞地球赤道425圈”。膠帶的長度,也是生態的緊箍。今年雙11當天,全國主要電商企業快遞訂單量達3.5億,同比增長59%。據預測,2016年全國將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到2018年將達500億。各種包裝泛濫、有去無回,各色包裝膠帶剪不斷理還亂,快遞業快成“污染大戶”。 一邊是無處不在的電商活力,一邊是無處安放的垃圾;一邊是物流大國,一邊是流動不起來的廢棄包裝,快遞行業發展勢不可擋中顯露出“野蠻生長”的跡象。 今年“雙11”網購狂歡剛過,快遞包裝垃圾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不少環保組織與人士呼吁民眾對快遞過度包裝說“不”。然而,現實生活中,類似一袋洗衣液竟受到氣泡袋、氣泡枕、紙箱、膠帶等層層“保護”的快遞業過度包裝,卻受到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快遞包裝過度、循環利用率低等現象普遍存在,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從國家層面到相關企業都已開始行動,采取了研發可降解材料、促進包裝循環利用等措施。不過,包裝標準滯后、回收循環較難、環保意識不足,仍是三大瓶頸。綠色包裝破局,有待政府、企業、消費者形成強大合力。 所幸的是,目前,“綠色郵政”已經被列入2016年十大重點工作。據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說:“將從三個方面著手推廣綠色包裝:一是健全快遞業包裝法律法規體系,如推動將快件包裝列入《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強制回收目錄。二是制修訂快遞業包裝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三是強化快遞業包裝日常監管,推動出臺快件綠色包裝環保標識認定使用和管理辦法,探索將綠色包裝等環保指標納入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內容。” 綠色包裝會不會大幅增加企業成本?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認為,推廣前期企業承擔的成本會多一些,但從長遠看,環保材料可充分利用運輸空間、減少運輸損耗,從而使郵政快遞企業成本降低,將來環保材料成本低于非環保材料是非常可能的。不過,為了減輕短期壓力,仍然需要一些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最常用的某型號快遞袋若采用全生物降解快遞袋,每個單價至少上漲0.5元。 需要認清的是,推動快遞包裝的更新換代,可能一時提高物流成本,但最終會降低生態環境的成本。為了讓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到這一進程,倡議先行,政策和技術也不能落下。快遞包裝能否納入資源回收的政策支持范疇?技術研發能否及時跟進生產成本更低的材料?很大程度影響到方案執行的效果。 好在,這樣的嘗試已經開始了。菜鳥綠色聯盟的“一撕得”拉鏈式環保紙箱,通體沒有膠帶一撕即開,不僅質量過硬而且可循環利用;山東等省宣布逐步推進快遞專用“可降解環保包裝袋”;京東商城推出了全降解包裝袋……當快遞企業與各地政府為綠色發展形成合力,快遞行業升級換代的進程就能按下快進鍵。 不過,由于公眾環保意識較弱、快遞公司主動回收意向不強,特別是綠色包裝標準滯后等諸多問題的制約,中國快遞真正邁上綠色發展的軌道尚需繼續努力。除了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快遞員的文明分揀與包裝培訓,建立完善的包裝垃圾回收體系,對快遞垃圾進行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外,最為關鍵的是,應盡快出臺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對相關法律法規補強補漏,設置程序、門檻,將有毒、有害、過度豪華的包裝物擋在快遞行業門外,并對違規者進行嚴厲懲罰。 正如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相關負責人所說:“綠色包裝不再只是一個行業問題,還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快遞企業義不容辭,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廣泛支持,形成強大合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